正逢天壇建壇600年 辛丑年《祈年歷》對外發行

辛丑年天壇《祈年歷》12月3日正式對外發行。 于立霄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于立霄)辛丑年天壇《祈年歷》12月3日對外發行,集中展示了天壇禮樂文化、二十四節氣文化、中華祈福文化。時值年終歲尾,又逢天壇建壇600年,《祈年歷》在為人們送上新年問候的同時,也表達對傳統文化的敬意。
由天壇公園與北京國際設計周有限公司聯合制作發行的《祈年歷》,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為編撰主線,把天壇生態文化、天文歷法、物候農事有機融合,是一部實用而具有豐富內涵的節氣歷。
《祈年歷》以冬至作為開篇,每個節氣選取了與天時相對應的建筑或景觀,如冬至節氣展示了祀天大典的核心所在——圜丘;正月上辛日是歷代帝王在祈年殿舉辦祈谷大典的日子,正處大寒節氣,因此在大寒節氣選用祈年殿。此外,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都分別對應了天壇內壇東南西北四門,即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成貞門。
據天壇公園副園長夏國棟介紹,與去年天壇公園首次推出的《祈年歷》相比,今年更加突出天壇生態植物主題,精選72種植物,將生態天壇的概念貫穿于每個節氣和物候,讓每一個物候都能感受到來自天壇的自然生態,體悟天壇道法自然的思想。
《祈年歷》中別具一格的手繪植物圖案,將天壇豐富的植物與二十四節氣相對應,二十四幅華美絕倫的天壇節氣圖融合天壇宏偉壯美的宇殿神壇與順應節氣生發的古樹花草,表現出四季的生態之美和順應天時、周行不殆的自然法則。
在天壇的眾多建筑中,祈年殿是天壇最早的建筑,也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在《祈年歷》上,祈年殿這一文化符號得到強化和突出,隨著年歷一頁頁被撕去,最后一座立體三維的祈年殿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祈年歷》采用德國激光雕刻的超細齒刀技術,七十二套刀版模型描摹切割工藝,完美呈現祈年殿的立體畫面,每本祈年歷都是一件精致的藝術品。
辛丑年《祈年歷》分為通用版與商務版兩種形式。通用版《祈年歷》為方形,節氣圖案為圓形,寓意天圓地方。商務版為禮盒裝,日歷部分為四本信札,每個季節的日歷捆扎成一本信札,在不同季節取用,感受四季輪換與天壇的自然之美。信札正面為天壇建筑生態文化圖案,背面為信札格式,可書寫題字。盒內附贈軟筆一支,托架一付。臺歷用完后收納入盒,便是一盒記載著自己一年心路歷程的珍藏。
目前,辛丑年《祈年歷》在天壇公園具服臺文創店、丹陛橋西文創店、祈年殿西文創店以及淘寶、天貓店均有銷售。(完)
相關新聞
- 2020-12-03用文字塑造故鄉的“語法空間” ——訪詩人扎西才讓
- 2020-12-03《彭高棋傳》在蘭首發
- 2020-12-02異鄉人作客甘肅戈壁灘三十載:“此心安處是吾鄉”
- 2020-12-02科幻作家星河:科幻作品將逐漸從神秘走向寫實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