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人民好書榜 | 秋涼心靜好讀書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八月“人民好書榜”為讀者朋友帶來了10位作家新近出版的11本好書,在涼爽的秋日為大家獻上一場文學“盛宴”。
“英雄山”系列以交叉敘事帶給讀者淋漓暢快的閱讀體驗;敦煌文藝獎獲得者阿慈蘭若的最新散文集以悠然文字盡顯對生活的真摯和熱忱;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煙火》,以第一手材料寫就的《我的二本學生》,聚焦于中國婦女走向自主的《走出閨閣:中國婦女史研究》……秋涼心靜好讀書,一起來“開卷有益”!
《英雄山·穿插》《英雄山·伏擊》

徐貴祥/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民族危亡之際,善于穿插作戰的紅軍偵察參謀凌云峰浴血奮戰,即使失去姓名、愛人和戰友,也絲毫沒有動搖他堅定的信念。軍旅作家徐貴祥的“英雄山”系列作品《穿插》《伏擊》落腳在紅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各路力量膠著的鄂豫皖地區,兩部作品一正一反、一明一暗,以富有藝術性的交叉敘事在人物性格、角色關系及故事情節等方面形成互補,展現了盤根錯節的人物關系、跌宕曲折的抗戰情節和拯救國家于危難不畏犧牲的英雄情懷。
《我的二本學生》

黃燈/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15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對4500個學生的長期觀察,10年跟蹤走訪,兩屆班主任工作……作者黃燈在任教公共課、當班主任以及導師制教學等日常工作中收獲了學生成長的第一手資料。《我的二本學生》一書中,作者結合自身際遇對大學生畢業后的境況做了跟蹤和思考,從富于溫情關懷和關注個體命運的角度出發,以豐富的一手資料和觀察筆記展現出普通年輕人在社會變遷中的成長路徑與人生際遇,是對當代大學生成長和困惑的體認。
《自由與向往》

阿慈蘭若/著
作家出版社
“河流總不愿放棄奔向大海的艱辛,那是它們向往更加廣闊的愛的胸懷……”近日,敦煌文藝獎獲得者阿慈蘭若的散文集《自由與向往》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錄了百余篇阿慈蘭若發表及近年新創作的散文精品。在《自由與向往》中,阿慈蘭若將其原汁原味的生活體驗,獨特的人生經歷與悠然的禪者智慧融為一體,讓讀者在閱讀作品時真切地感受到愛與美、自然與人生、思想與人文關懷以及對生活的真摯熱忱。
《煙火》

王松/著
作家出版社
從1840年到新中國成立,作家王松的新作《煙火》從天津老城北門外的侯家后胡同寫起,跨越了百余年的歷史進程。風云動蕩之際,從伙計成長為買賣人的“來子”親眼看到一位位革命者為了信念犧牲自我。后來,他拒絕去日本當勞工,用生命告訴女兒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以小人物視角展現宏大的愛國情懷。在行文細節與故事情節中,《煙火》中的“煙火氣”不僅展現出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也在生動諧趣的對話中體現了天津人獨特的表達方式和生存智慧。
《治術:周秦漢唐的經世之道》

張國剛/著
中華書局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蘊含著大量興衰治亂的管理經驗和經世治國的歷史智慧,對當下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治術:周秦漢唐的經世之道》一書以歷史發展為脈絡,分十六個章節介紹了自春秋至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余年間事關家國興衰、治亂興亡的歷史。每一章均有作者張國剛對一代之治世流變、治國理政功過的評議,方便讀者進入歷史情境,貫通了解章節內容。
《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

張道一/著
中華書局
除了文字記載,我們如何了解千年以前漢朝的風土人情?答案是:畫像石。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裝飾石刻壁畫,記錄了漢代人民現實生活的形象,通過畫像石可以了解到古代的神話傳說、典章制度和日常起居等。《漢畫故事: 刻在石頭上的記憶》是我國工藝美術史論家、民藝學家、圖案學家張道一漢畫研究的首部專著,書中精選了600余幅漢畫像石圖片,圖文并茂地為讀者解讀了1800多年前人事、神話和祥瑞等漢代社會風情,是理解漢畫像的通俗讀物,也是一窺漢代文化的“窗口”。
《門闕、軸線與道路:秦漢政治理想的空間表達》

曾磊/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秦漢時期,人工建筑被統治者賦予了豐富的政治象征意義。《門闕、軸線與道路:秦漢政治理想的空間表達》一書深耕傳世典籍和文獻記載,以詳實的史料和物證為經緯,探討秦漢時期國家如何通過人為規劃、建造宮闕、都城、道路等設施貫徹政治意圖,將自然地理空間塑造為政治空間和文化空間,并進一步將禮儀秩序與權力等級附著其上,而古代統治者的統治理念和政治理想又如何通過空間建造得以表達。
《走出閨閣:中國婦女史研究》

鮑家麟/著
中西書局
中國婦女從閨閣走向自主,經歷了漫長的抗爭歲月。《走出閨閣:中國婦女史研究》匯集了中國婦女史研究倡導者鮑家麟教授多年來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通過對中國古代各時期婦女思想及其流變的研究、對中國古代婦女生活與地位的探討以及對漢代禮讓后位的陰麗華、明末清初的蘇州才女徐燦等個案研究,展現了中國古代婦女打破壁壘的種種嘗試,同時剖析了古代婦女在地位、思想等方面轉變的背景和原因。
《向陽生長》

曾劍/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這個家族史故事,恰當地挺進了歷史的礦井,探尋了祖先們的人生與靈魂,從而有了讓故事蓬勃生長的肌理,也有了文本彈性。相信曾劍是在作這樣一種努力:將家族史的冊頁裝訂到民族史里。”作家蘇童這樣評價軍旅作家曾劍近期推出的長篇小說——《向陽生長》。這篇小說以作家的家鄉湖北紅安為背景,講述了在這片被革命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楊氏家族四代人從軍衛國的故事。作為一本軍旅小說,作者對人性復雜的描寫入木三分,詩意盎然的文字也在美學層面獲得肯定。
《考古學與史前文明:尋找失落的世界》

[美]布賴恩·費根/著
中信出版集團
“考古”是今夏的熱門話題詞。考古學家在十年如一日的科研工作中不斷探索著歷史和文明的邊界。《考古學與史前文明》則是了解考古學的一本通俗讀物。作者在第一部分系統闡述了考古學及考古發掘的相關理論和技術;第二部分則從人類起源、有關現代智人的爭議、古代人種遷徙講到全球古代文明在公元后500年間的發展,以生動描述帶領讀者重走漫長歷史的人類足跡,解讀文明的發展與變遷。
相關新聞
- 2020-08-28劉慶邦推新作《女工繪》:以“短篇精神”創長篇新著
- 2020-08-28《見證——連樟村從貧窮到小康蝶變之路》發布
- 2020-08-28助力“書香隴原” 甘肅省直機關積極打造“讀者書房”
- 2020-08-27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首次移師線上 古巴為主賓國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