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之路》:以真誠情感傳遞精神力量

殷陸君的文章緊貼時代,反映了他與時間賽跑的狀態,也反襯了他修養身心的自律精神。不論是新聞報道還是理論文章,不論是“大有系列”散文還是即時評論,他的文字都流露出執著忠誠,語言里涌動著人民情懷;在不經意間洋溢思想的氣息,關鍵處散發歷史的光亮,字里行間飽含百姓生活的煙火和心靈深處的味道。
看到這本書稿,我很高興。
在我印象里,殷陸君一直是一個勤奮刻苦又用心做事的人,做事有條有理,經常走在時間前面。他說,今年是他參加工作的第三十年。去年,他開始整理過去新聞采訪、管理和服務的文章,于是就有了這本關于新聞工作的學習、思考、體悟的集子。
18年前,記者站需要一位負責人,當時的考慮就是找一個有學問、愛新聞、懂宣傳、人品好的人。陸君同志學新聞,管過多年地方新聞宣傳工作,口碑也好,就來了。
我對陸君的印象,源于17年前他寫的一篇關于非典的采訪報道。當時他在廈門,寫了一篇有名的報道——《為了六十六個兄弟姐妹》,是當時中央各大媒體中最早報道地方黨委、政府成功抗擊非典的長篇通訊。
當時我值夜班,一看到稿子就知道這出自一個很用心、會用心的記者。他沒有使用太多的專業術語,而是用每個人都聽得懂的語言,側重寫人的真切感受,語言樸實,故事生動。關鍵時刻,這篇文章給人信心。后來,這篇文章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作品。
我對他的刻苦早有耳聞。初到經濟日報社,他用7個月時間從機關干部成功轉型為新聞記者,發稿數量在報社名列前茅,樹立了一名記者報道既有數量又有質量的形象。
時代發展快,媒體節奏快,不聲不響把準備工作做在前面的人才能倚馬可待。當時的經濟日報社長武春河在點評他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取得突出成績,一是熱愛,二是敬業。現在看來,老領導看人看事確實有準星。
這么多年,我們看到,陸君同志對黨的新聞事業始終懷有一種熱愛。不管是在什么崗位,他都沒放下這支筆,筆始終是他的武器。不管是做事還是寫文章,他都沒有忘記先在腦子里畫一個問號,追問真相。他關注新聞事件背后的人,報道中總是充滿對人的關懷。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是一個思想者,更是一個行動派。這本書內容豐富,涵蓋了他當記者的體會、做管理的心得;記錄了他在一線做新聞采訪的觀察,在中央機關服務新聞輿論工作的思考;梳理了多年參與記者講中國故事的研究,分析了創作新聞精品的方法。最有分量的是他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和中央宣傳思想政策法規的文章,不但寫得早,體現了他的敏銳,而且寫得深,展示了他的見識。他與眾不同的視角、獨特深入的思考,時時有,常常寫,從未間斷,讓人印象深刻。他當過記者,做過宣傳干部,還在中國記協任職,經常換位思考,使他看問題既有整體性又有層次性,既有普遍性又有差異性。陸君平時熱愛閱讀,善于聯系思考,因此他研究的內容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既有意思又有意義。因在3個省市工作過,他的視野和心胸更加開闊,內心更加柔軟。
生活中,不乏想干事的人,但想干事和會不會干、能不能干好之間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這要靠努力實踐、學習領悟去縮短。陸君能成為一名會想、會說、會寫、會做的優秀新聞管理者,并不容易。
我們可以從很多個性化的表達看到陸君同志多年的努力,他為什么能在不同崗位做出優異業績。他曾說,做一名新時代的記者要兼有社會責任、情懷擔當、職業精神、高超本領;當代新聞工作者要克服彷徨,必須依靠定力、能力、實力、魅力。他說,當代記者要充分認識講故事的深刻意味,記者講故事是本職,講好故事是本事,講好中國故事才是真本事。
那些不滿足于已知天地、不囿于已有格局,一直把修身、學習、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的人是充滿智慧的。殷陸君的文章緊貼時代,反映了他與時間賽跑的狀態,也反襯了他修養身心的自律精神。不論是新聞報道還是理論文章,不論是“大有系列”散文還是即時評論,他的文字都流露出執著忠誠,語言里涌動著人民情懷;在不經意間洋溢思想的氣息,關鍵處散發歷史的光亮,字里行間飽含百姓生活的煙火和心靈深處的味道。透過他的文章,我們看到一名作者的可貴悟性、30年新聞生涯的精彩記錄,更讀到一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的光榮職責和真正情懷。
常學習,大有益。學思踐悟,才能于平常事中讀出深刻意味;切磋琢磨,才能品出語言背后的思想性情。簡潔的文字往往給人力量,優美的語言常常感人肺腑,深刻的思想總是啟迪人生。相信你讀完這本書,會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務實的研究更能展示事實的公信力,恰當的表達更能彰顯思想的力量,真誠的情感更能傳遞精神的正能量。(羅開富)
相關新聞
- 2020-08-07方繼孝:25個故事講述“我的收藏三十年”
- 2020-08-10《缺位》書評:唯有愛情能跨越別離,抵達永恒
- 2020-08-07《關于中國的50個為什么》:彌足珍貴的“中國心”
- 2020-08-10唱響大地的贊歌——讀張鵬飛詩集《會唱歌的草》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