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話成縣方言
天剛麻麻黑,隴南成縣的張三出門遇見李四,李四問張三:組撒起價?張三說:不組撒!李四又問:不組撒你要組撒起價?張三說:真的不組撒!李四還問:你到底組撒起價撒?張三被問急了,大聲說:組撒哩撒?問我著組不組撒!
地道成縣人聽到或看到這段對話,會心一笑之后,還不得不承認:人家都說成縣人太實在,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上面那個張三李四的對話,大部分西北人應該都能讀得懂,成縣話把“做啥”讀作“組撒”,大致意思是說,李四詢問張三要干啥去。看懂的同時,也會把人逗笑,成縣人怎么能如此執著窮根究底問一個人出門的意圖,本來是問候關心對方閑聊幾句,卻都能聊到打探對方不把你問個眉眼出來不罷休的程度。
成縣地處西秦嶺余脈,屬甘肅省南部地區。成縣方言屬于北方語系內的地方方言,語言樸實生動,發音響亮瓷實,有西北人特有的粗獷豪邁之氣。但成縣方言的疊字疊詞,則又有一番萌萌的話風。比如成縣方言中喜歡給工具名稱后面帶一個“子”字,一下子這個詞或者工具就變得小巧可愛:刀刀子、洞洞子、柜柜子、繩繩子、帶帶子、棍棍子、鏟鏟子、碗碗子、匣匣子、豆豆子等,不一而足。說著輕巧,聽來活潑,顯示出成縣方言較為精致的一面,也含有成縣人對待生活的一份淳樸和篤愛。
隨著普通話的普及,身邊說成縣方言的人明顯少了,只不過很多成縣人的普通話中卻明顯帶有方言的吐字和發音。說是一個人遇到個朋友教訓他:“你設話還給我扁言子哩。”這個人辯解說:“再莫虧我的人老,我撒時候給你扁言子哩?昨天不是在中國移動的門上還給你打過招呼來!”朋友說:“外將將你設的撒?夜來個就夜來個還設昨天,中歸就中歸還設中國……”
這兩人的方言中,一個很地道,一個就已經雜有少量普通話的發音。這個對話的意思是:朋友責怪自己傲慢,說起話來還不用地道的成縣話。“設話”就是說話,把“說”發音為“設”,是成縣方言中至今應用極為廣泛的一個字眼;“扁言子”是指沒有用地道方言表達,成縣人笑話一個人說話語氣、語調與平時不同就叫“扁言子”;“外將將”意思就是“那剛才”,“夜來個”意即“昨天”,“中歸”的“歸”字是“國”字在成縣方言中的發音。這樣一注解,大家應該很明白這兩人對話的意思了吧。
成縣方言中還有許多來自生活中的諺語,具有諷喻意義的如:米面的夫妻,酒肉的朋友;老挖(鴉)笑豬黑,其實一樣黑;鬼跳三遍沒人理,話說三遍淡如水。有關于農事的: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懶;人哄(騙)地一時,地哄人一年;夏天圖乘涼,秋里掙斷腸;伏天勤除草,秋后吃個飽。表達對愛情的忠貞,成縣方言會這么說:要我不愛你,除非牛長上牙馬長guo(角),壩里的石頭滾上坡。還真有點《上邪》里那幾句誓言的味道。比喻人不善于說話并不代表傻,成縣方言又這樣說:刺柴沒哈(壞)的,啞巴沒瓜的。
成縣人自己總結出來的歇后語也是別有風味:喝了涼水舔碗哩——學著學著撐眼(不入眼)哩;老虎吃天爺哩——沒處下爪;狗看星宿——闊擦(亮晶晶)明;老鼠鉆風匣——兩頭受氣;山西的騾子學驢叫喚——南腔北調。
近年來,隨著方言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和傳承地方方言得到了重視,一部分90后、00后的年輕人嘗試用成縣方言創作緊跟時代結合現實的歌曲。成縣生活網曾經推出過一首名為《戰書》的方言版歌曲,這首歌的歌詞有一部分用夾雜著成縣方言的普通話,表達了成縣人在戰勝新冠肺炎病毒時的信心和決心。歌里這么唱:我在成縣我是個隴南人,我在隴南堅守甘肅的城門,我在甘肅我有個中歸(國)魂,我在中歸(國)我們都眾志成城,我幾(我們)是鐵打的成縣人都鐵打的狠,我幾(我們)的關愛是箭,我幾(我們)的堅持是穩,誓把病魔的頭杵(摁)著地上……
這首抗疫戰歌,曲子和唱腔里充滿成縣人的硬氣和豪氣,個別字眼的方言發音自帶的溫度和力度,都決定這是一首鼓舞過全城人民士氣的好歌。(文/唐秀寧)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