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大唐曹妃傳》傳奇故事引文學評論界熱議

長篇小說《大唐曹妃傳》出版發行,圖為曹妃甸港鐵礦石碼頭。白云水 攝
中新網唐山6月14日電 (記者 白云水)千百年來,渤海灣的曹妃甸潮起潮涌。這個曾經被偉人孫中山指點的小沙甸,如今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北省唯一的沿海自貿片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平臺,已經躋身世界四大港口之一。此間的許多傳奇故事,一直被許多海內外華人口口相傳。而“曹妃甸”名稱的由來,曹妃與唐王李世民的傳奇愛情長歌又是如何演繹的?

長篇小說《大唐曹妃傳》出版發行,圖為鳥瞰曹妃甸港全景。白云水 攝
根據相關史料及大量的民間傳說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時,帶一曹姓妃子在此島(現曹妃甸)停留,曹妃病逝于此。裨史傳聞中,曹妃乃本地(今曹妃甸境)一漁家女子,名曹嫻,生于唐初平州沿海(今曹妃甸境),成長于曾家灣,先習文,后練武。下海打漁,巧遇李世民,三見三別,產生愛情,唐皇封其為妃,遠嫁長安。后隨唐太宗東征高麗,省親故里,勇救漁民,魂斷沙島。唐皇降旨在島上修建曹妃殿,后香火日隆。經過公元1895年、1936年兩次大的風暴潮,年久失修的曹妃殿傾圮無存。
日前,由華文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大唐曹妃傳》出版發行,該書的出版發行隨即引起國內文學評論界知名人士的關注。
該長篇小說的兩名作者劉蘭朝、孫夢成都是曹妃甸本土作家,一個是原唐海縣(曹妃甸的前身)的退休干部,另一個在曹妃甸區委宣傳部工作。面對該書如潮評價,他們稱,“10年打磨、4次出版、100萬字、500萬網上點擊量……為曹妃甸打造地方文化名片,這十年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小說創作的宗旨就是向世界傳遞中國精神、中國文化的自信。”

長篇小說《大唐曹妃傳》出版發行,圖為圖書局部。白云水 攝
詩人、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研究員霍俊明認為,小說以曹妃(曹嫻)和李世民為主線,通過民間、宮廷、武俠、征戰、愛情以及海洋文化等元素的深度介入,揭開引人入勝、令人揪心和唏噓感嘆的愛情長歌、人性高歌、俠義悲歌、歷史壯歌和大唐盛歌。尤其是豐滿、立體、有血有肉的曹妃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格外成功。如果這一部作品能夠進一步通過影視劇的方式予以視覺化的轉化和大眾傳播,必將產生更為廣泛和持續的影響力,在廣大讀者和觀眾中激發出心靈沖擊波。
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關仁山表示,小說展現了主人公曹妃由漁家女成長為中國歷史上眾多皇妃中的“這一個”的坎坷多艱、飽經憂患的生命歷程。曹妃身上所顯現出的悲劇之美,折射出了唐初的時代變遷,增加了作品的歷史深度和生活厚度。曹妃甸因曹妃而得名,其地名本身便蘊含了文化,這部小說為挖掘這種文化做了最好的嘗試與探尋。
“作品中塑造了曹妃這個具有大愛之心、大義之舉、大仁之德、大俠之氣的奇俠女子,因而曹妃就成為了曹妃甸人民歷代傳誦的一個英雄人物。”唐山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楊立元認為,這對于彰顯曹妃甸文化,促進地域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積極表現了民族精神、弘揚了傳統美德,為曹妃甸的發展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歷史人文依據。
“曹妃甸”因人而成名,因勢而受寵。曹妃的名字已與曹妃甸這一片熱土不可分割,成了這片土地上地理景觀與人文景觀的一個永久性標記。(完)
相關新聞
- 2020-06-17歷時十年 《初心之地》呈現上海紅色歷史的立體圖景
- 2020-06-17“中國兒童文學扶持計劃”上海啟動 增加兒童文學優質供給
- 2020-06-17歷史幻想兒童文學《大唐長安城》趣味解鎖“考點”
- 2020-06-17傳遞閱讀力量 “書香滿中國”公益廣告大賽啟動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