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轉圖書,深化IP運營,跨界對談營銷——互聯網知識服務平臺如何布局紙書
□本報見習記者 李美霖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入,喜馬拉雅、得到、知乎等互聯網知識服務平臺逐漸由單一知識付費向布局紙書進軍。知識服務平臺融合傳統出版業務不斷拓展知識服務邊界。
源于用戶數據的圖書策劃
在走進全民閱讀新時代的大背景下,知識服務平臺開始圍繞出版領域進行一系列布局和嘗試。
一個選題的誕生需要哪些靈感?一本書從無到有需要怎樣的歷程?知識服務平臺上基于大數據優勢的用戶重點搜索、討論等內容,成為選題策劃、營銷推廣的著力點。對于知識服務平臺而言,尋求內容多元、領域多樣、表達豐富的優質內容,更垂直、專業地服務于用戶是其發力方向。
2019年10月下旬,得到全流程策劃、出品了第一本書——《了不起的我》,上市不到一個月,銷量超過10萬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發現,截至2020年4月底,該書已在京東羅輯思維旗艦店獲得3000余條評論,在當當平臺獲得5萬余條評論,好評率高達99.8%。
對此,《了不起的我》一書編輯戰軼向記者介紹道,該書選題靈感來源于得到平臺的音頻課程《自我發展心理學》。
如何實現音頻向圖書的完美轉變?“我們在做轉換時,既保留音頻本身‘好聽’有張力的特點,也要讓它成為‘耐看’的文字。讓圖書的每一個細節都要經得起推敲和檢驗。”戰軼表示,“編輯先對每一講的內容進行逐字逐句精細的修改和梳理,同時給作者提出補充建議——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能夠呈現畫面感的描述……這些內容在音頻課程里因為時間的限制沒有辦法展開,但放在書里卻是極佳的。”
貼合年輕群體的態度讀物
近期,知乎舉辦“親歷故事”并與多位參賽作者溝通簽約事宜。據介紹,知乎將以此為契機,聯合作家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等出版機構共同進行圖書出版、創作等多維度年輕態IP。
知乎與中信出版社合作已先后出版《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么》《金錢有術》等紙質書。知乎為《金錢有術》一書制作了游戲“財務包子鋪”,年輕態的互動游戲完美地貼合了當代青年群體的用戶需求。
從免費的《知乎周刊》,到之后的付費產品《知乎·鹽》系列和《知乎·一小時》等,知乎的電子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除IP合作、圖書衍生品創作外,書名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年輕讀者對一本書的第一印象。
“《了不起的我》既是一本心理學的書,也是一本關于個人成長的書。我們的首席執行官脫不花主張,應該給讀者一個有態度、有感覺、正能量的書名。”戰軼說,“內容上讓它能更好地服務讀者,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給讀者實用的知識、技能;產品包裝、營銷推廣上,讓更多人看到這本書的價值。”
突破傳統邏輯的跨界營銷
2019年7月在西安舉辦的全國書博會新華文軒展場,喜馬拉雅與四川新華發行集團、新華文軒、天地出版社聯合舉辦了天喜中大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授牌儀式暨融媒體圖書《汴京之圍》發布會。
對于圖書,互聯網知識服務平臺往往通過線上線下兩條主線進行宣傳、營銷。
線上,喜馬拉雅為《汴京之圍》掀起媒體強勢營銷,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分別從不同角度對該書進行了介紹和解讀;線下,針對當當、京東和文軒在線分別提供了《汴京之圍》不同版本,并附贈手環版和作者簽章版,以滿足渠道合理需求,置換優勢推廣資源。
得到突破了傳統簽售會、見面會的做法,另辟蹊徑將書與攝影展結合。“我們從線上用戶分享中,篩選了36組最有典型意義的故事。邀請專業的攝影師給他們拍照,配合他們的故事,做成‘了不起的我’主題攝影展。”戰軼說。
在舉辦活動的同時,得到找到了很多靠譜的合作伙伴,包括趁早、西西弗書店、建投書局、壹心娛樂、海馬體照相館、壹心理等,同時邀請趁早社群創始人王瀟、壹心娛樂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楊天真、《精進》作者采銅、浙大生命科學家王立銘、壹心理內容主編曾旻、作家張春等作為線下對談嘉賓。這些跨界的對談,讓現場的讀者從不同角度,了解《了不起的我》這本書。
據悉,得到也在策劃籌備其他的圖書,“對讀者有用,提供新知新見”仍將是得到“做書”的初衷。
相關新聞
- 2020-05-14高齡少年王蒙:永遠抱著希望,活得更好,寫得更好
- 2020-05-13莫言:我走到愛的盡頭,遇見了母親!
- 2020-05-13保持熱乎乎的生活態度 王蒙因何被稱為“高齡少年”?
- 2020-05-13馬克思恩格斯認知中國的新時代價值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