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叫“大連”的志愿者(報告文學)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大連小伙兒,不滿28周歲,因為名字里有個強字,我們就稱他“小強”吧。小強原計劃從上海乘高鐵去長沙談生意。2月13日路過武漢時,陰差陽錯地下了車,從此開始了悲欣交集的一段難忘經歷。
誤打誤撞到了武漢
小強1992年5月出生,在大連經營一家手游工作室,已婚,兒子不滿3歲。過完元宵節,小強計劃去長沙。他每年都要去長沙,找和他一起做手游工作室的師傅拿腳本和IP。這時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正處于膠著狀態,尤其是湖北和武漢的疫情處于高峰。家里人很擔憂,但小強在網上查了一下,看到湖南包括長沙的疫情并不嚴峻。他安慰家人,說談好生意就回來。
他簡單收拾了行李,只背了一個包,帶了一兩天的洗漱用品和換洗衣服,從大連乘飛機到上海,在上海住了一晚。
2月13日早上8:24,小強坐上上海虹橋開往長沙南的G576次列車。車票是上海到岳陽東的二等座,3車6F靠窗。
車廂里人很多,都戴著口罩,都不交談。小強坐在座位上,一直玩手機。快到中午時,他感覺肚子有點餓,就走到9號餐車買了盒飯。他看到臨近的8號車廂里有很多空位,就找了一個靠窗的坐下來吃飯。再走回擁擠的3車廂實在有點麻煩,因此,吃完飯他就繼續坐在座位上玩手機。玩了不到1小時,就聽見列車員喊:武漢站到了,請8號車廂的全體乘客下車。
13:25火車準時停靠在武漢站。車廂里嘈嘈雜雜的,只有小強坐著沒動。乘務員喊他:小伙子,該下車了!
小強回答:我是去長沙的,不是到武漢。
列車員說:這節車廂人家都是到武漢的,你自己誤打誤撞來了這個車廂,又跟他們坐在一起這么久,要不你也跟著他們都下去吧!
這時,小強才注意到他身邊坐的幾個人,果然都已站起來拿好行李準備下車。前面是一位大叔,右邊是夫婦倆帶著一個孩子,后邊還有一個大學生。
小強拿著車票想走近去和列車員說理,列車員卻一個勁地往后退,說:你別過來!你別過來!
沒辦法,小強不想為難人家,就從高鐵上下了車。下車后沒幾個小時,他就后悔了。當時他如果強硬地要求留在車上,列車員也未必能趕他下去,畢竟他的車票是到岳陽而不是到武漢,誰也不能強迫他下車。但是,這個1米83的小伙子覺得人家那么催促他下車,那話說得讓他實在不好意思再硬留在車上。
站在站臺上,小強不知所措。這時,他看到剛才坐在前面座位上的那位大叔,就過去問他去哪里,大叔說他是回武漢的醫生,要參加一線的救治工作。
小強問他:您能不能捎我一程?
大叔就捎了他一段路,然后給他放下來。
得想法離開武漢!小強心想。
他打開手機,發現離漢火車票全部停售。又用打車軟件搜索離開武漢的其他交通工具,發現快車、出租車、順風車都停了。在大連就知道武漢已經封城,但只有到了武漢,才感受到什么叫封城——也就是所有留在武漢的人都不能離開武漢!
他給110打電話,希望警察能幫他;給120打電話,對方回答,現在沒有車可以離開武漢。
沒辦法,既來之則安之吧。
下午,小強給家里打電話說自己被困在長沙了,暫時回不了。他想,如果家里人知道自己的處境,肯定會急瘋的。
小強打算找家酒店住下來,但搜遍各種網站也訂不上。他在馬路上走來走去,沿途商店都是關著的。
天快黑了,又下起小雨,變得陰冷。小強想,找志愿者看看能否幫到自己。他搜索到一個本地志愿者招聘信息,上面赫然寫著四個字:“包吃包住”。這四個字對饑腸轆轆中的小強來說,太有吸引力了。
一開始他想避免去醫院。他先看到一個道路清潔的工作,就打電話,對方問:你能過來嗎?小強回答:我過不去,我沒有車。對方說,我們真想用你,但確實沒辦法來接你。
小強又打了第二個電話,是招聘司機的。對方說:如果你想來的話得自己帶車,要是你沒有車的話,就得等。但他等不起呀,天就要黑了,他得馬上找個地方住下。
怎么辦呢?他想起2月8日聽到過大連派出醫療隊支援武漢的新聞。他想,要不就去醫院當志愿者,醫院總會管吃住吧?但是他不知道大連醫療隊在哪一家醫院。他搜索了一下最近的醫院,搜到武漢市第一醫院,電話打過去,對方說:來吧!我們正缺人。小強問:能不能開車來接我?對方說:你得等一等,我們現在車輛也緊張。
等了40分鐘,車來了。晚上9點,小強終于到達武漢市第一醫院。
時間太晚了,醫院一時也沒法給他安排合適的住處,告訴他暫時在地下車庫搭個簡易床對付一晚上。小強把醫院給的一張折疊床打開,蓋上醫院給的一條被子。又累又冷又擔驚受怕,一晚上都沒睡好。
半夜他聽見有人痛哭,看見醫院工作人員推著一具尸體送到殯儀車上,家屬就跟在后面哭,既不能靠近去看也不能去觸碰他們逝去的親人。小強感覺到死亡離自己這么近,他被嚇哭了。
向家鄉求救
第二天是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這個日子小強本該留在愛人身邊,陪著兒子。他怎么也沒想到,一早起來就要開始工作。他想得很美:到了醫院,怎么著都會花一兩天培訓新手吧,他先待兩天,兩天里興許就能找到辦法離開了。沒想到醫院人手奇缺,根本沒時間搞培訓。
督導老師讓小強跟著自己學,教他怎么穿脫防護服,給他分配了任務——直接進到九樓的病房里,負責23病區。
小強人高馬大,防護服和手套都沒有適合他的尺寸。穿好防護服,總覺得不是這兒不對就是那兒不對,稍微一使勁兒,手套就從袖口崩開了,他特別害怕,因為皮膚都裸露出來了。支援武漢的南京鼓樓醫院醫療隊護士長朱歡歡趕緊帶著這個笨手笨腳的小伙子出去給他消毒,又給他找了一副長手套戴上。從那天起,朱護士長每天都要從南京醫療隊給小強拿一副長手套。
小強懷疑護目鏡也有問題,一吸氣總覺得眉毛那里有涼風。他很擔憂,趕緊去找督導老師。督導老師回答:只要沒有唾沫或是固體的東西沾到眼睛上,有護目鏡擋著就沒問題。
但他還是半信半疑,又接連問了好幾個護士,大家都說沒問題,他才相信。別人都是戴兩層手套,小強卻堅持要戴三層,袖口處還用膠帶層層捆起。
小強的工作是清理患者的生活垃圾、拖地和衛生消毒。一天工作12小時,早上7:00到11:30,下午1:30到5:00,傍晚6:00到晚上10:00。早上進去收拾70多位患者前一天晚飯的餐盒,然后分發早飯,中午去收一下早飯餐盒,分發午飯,傍晚去收午飯餐盒,再分發晚飯。每天早上7點他還負責給醫務人員消毒,往他們的鞋底上噴灑消毒液。晚上下班前還要負責收拾醫護人員脫下來的防護服。他每天要三次出入病房,因此要換三套防護服。
第一次到病房里收飯盒,小強伸手拿起飯盒,感覺飯盒下面黏黏糊糊的,糟糕,有水!他的心里“咯噔”一下:完了,完了,我被傳染了!手里拿著飯盒,手足無措。
當他終于把飯盒放進垃圾袋掉頭要走時,又聽見患者喊:小伙子,還有垃圾桶。
小強一看,垃圾桶里有吃剩的蘋果核、酸奶盒,這些都沾過病人的嘴,肯定都有病毒呀!他怕極了。
他慢慢蹲下去,感覺風就從臉頰兩邊被擠了出來。他不敢再站起來,心想:我一站起來,臉頰就會再吸進空氣啊!
這一整天,小強都在提心吊膽中度過。
晚上,醫院方面告訴小強,已給他安排附近的一家酒店的單間,帶衛生間,有電視,還有WiFi。
下了晚班,昏暗的路燈照著空曠的馬路,小強獨自走回酒店。這個年輕人輕輕哼起歌手海鳴威的一首歌:
我走在沒有你的夜里
好大的北京
我哭都沒有了聲音
我坐在沒有你的家里好冷清
你走得如此地肯定
我躺在沒有你的回憶冷冰冰
我痛都沒有人傷心
我站在沒有你的窗前
看孤獨的風景
此時此地,他覺得,這首歌唱的正是自己。
這天夜里,小強內心非常惶恐,害怕病毒會找到他。他感覺到了自己的渺小,孤單單一個人在武漢,人生地不熟,連一個可以說話的人都沒有。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第二天早上,小強打起精神到病房去。75床的老大爺一直在流鼻血,他不小心把擦鼻血的紙扔到了正在收拾衛生的小強腿上。小強嚇壞了:這下完了!跑不了了!肯定被感染了!
旁邊的護士看他發怵的樣子,就對他說:小伙子,你去把撮子拿來,再拿點衛生紙來,我幫你一起收拾。小強不敢動,看著護士拿紙去包地上的血再往垃圾桶里放,非常感動,他對她豎起大拇指,說:你是真漢子!比我都爺們!
護士對他說:你現在就出去,把腿處理一下,然后消下毒。
小強如獲大赦,他真的怕了,這地方沒法再待下去!
兩天來一連串的打擊讓小強打起了退堂鼓:我得趕緊另找工作,這個活兒不能干了!
但是,他上網搜,但凡招人的,都是醫院。
是啊,這時候,工廠企業幾乎都已停工,最缺人的就是醫院!
2月16日是小強到醫院工作的第三天。每次看到患者痛苦的樣子、窒息、劇烈的咳嗽,他就特別恐懼和緊張。前一天和他說話的一名患者進了ICU,隔壁病房傳來誰又被列為疑似病例,一整天小強的心都提在嗓子眼。到了晚上,他感覺呼吸和胸口都挺沉重,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染病了,半夜三更都睡不著,越想越怕,他想求救,他給能想到的求助部門都發了求救微信和短信,也想到了自己經常聽的大連交通廣播。
2月17日凌晨1:15,小強在大連交通廣播微信公眾平臺上發出了一條求助微信。
17日早上,大連交通廣播電臺《歡樂同行》主持人高峰發現了這條微信名叫“時光手游”的特殊消息:
記者你好,我是一名在大連長大的大連人,目前我被滯留在武漢,在武漢第一人民醫院做義工,每天會面對70多個病人,跟他們零距離接觸,每天會看到很多患者病危,甚至死亡的都有,慢慢地我覺得害怕了,但是不敢跟家里說我在武漢,更不放心跟家里人說我在醫院做義工,每天在病房工作6個多小時。我看到大連來了醫療隊,但是找不到他們,我特別想跟家鄉的人在一起奮斗。有時候我很怕自己被感染,沒機會再回去見到我的父母、妻子,還有我不滿三歲的兒子。不敢跟父母打視頻電話!真的很害怕我再也見不到他們,但是作為一名中國人,大連人,我不畏懼病毒,可是作為一名兒子、丈夫、父親,我害怕再也見不到他們,我還有未盡的義務!給你們發這個信息,我是想如果真有不測,我希望你們能幫我告訴我的家人,告訴我的兒子,他的爸爸是個勇敢的中國人,是個勇敢的大連人。我叫XX強,身份證號是210……電話是199……希望你們可以幫我轉達!此致,敬禮!一名奮斗在一線的、普通但卻勇敢的大連人!
節目播出后,聽眾紛紛留言。大連交通廣播迅速反應,立即成立援助報道小組。當天晚上20:36,節目組的記者聯系上了小強。小強說,我不奢求現在就能走,只想大連的醫療隊如果有返回大連的,第一批帶上我就行,特別感謝你們!其實現在著急也沒用,我在這里每天也有住的地方,一日三餐都有,也是為國家盡一份力。
電臺記者姜馨然感覺小強的心理狀態很糟糕,急需心理疏導。于是,電臺緊急聯系上了派駐雷神山醫院的大連援鄂醫療隊,幫助小強聯系上大連醫科大學附屬新華醫院領隊劉醫生。劉醫生告訴小強,因為他不習慣戴口罩,現在長時間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戴著兩層的N95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感到胸口沉重是很正常的。
聽了劉醫生一番話,小強心里的石頭落地了。他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落難到孤島上的人,忽然看到一條可以帶自己回家的船。從那天起,劉醫生就和小強保持聯系,詢問他的狀況,提醒他做好防護就可以避免被感染。
一天中午,在酒店大堂外,一群醫療隊員正在合影。突然,小強聽到有人喊他:小伙子,你搶鏡了!
小強一聽,這些人口音和自己有點像,就問:你們哪里來的?
對方說,我們是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一院派來的黑龍江醫療隊。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黑龍江醫療隊的領隊和小強互加了微信。晚上,醫療隊給他送去了紅腸、士力架和各種零食,還送去了沐浴露、洗發水和剃須刀。他們送的吃的太多了,小強就分給別的護士和義工一些。
工作之余,小強就看護士們忙碌,看她們怎么跟患者打交道,他問:護士姐姐,你們這樣零距離接觸患者不怕被傳染嗎?
護士耐心地告訴他:我手套雖然碰到患者了,但立馬做手消就沒事了。記住,從病房出來,不管你手碰沒碰東西,都應該立馬做手消;在病區里不要用手去碰身上任何部位,因為脫防護服時你不知道哪里是被沾染過的。
就這樣,護士姐姐一點一點地教他。小強自己也一點一點地積累,慢慢地戰勝了恐懼。
但他心里還是很排斥同患者說話。每次進病房前,他都是先吸一口氣,然后憋住氣再走進病房,快快收拾完,快快出去。
小強喜歡和護士姐姐們聊天。護士們知道了他的經歷,都夸他挺機智勇敢,挺棒的。有個護士說:你的經歷讓人想到了電影《人在囧途》。
突然就變成了網紅
2月24日,農歷二月二,龍抬頭。黑龍江醫療隊專門送給小強一套理發器,讓他給自己理發。
2月26日,有位四十多歲的女患者治愈出院。小強很驚奇,就跟她聊天,問她這個病究竟是什么情況。這位大姐把小強當成了醫生,流著淚連聲道謝:感謝你們!謝謝你們!
小強想,這個病真能治好啊!他又揣摩:大姐都四十多歲了,自己抵抗力和體格肯定比她好,即使感染了也一定能治好。這下,他才真正放下心來。
2月27日起,大連交通廣播電臺通過官方微信、微博和抖音同步推出《大連義工小強的武漢日記》,受到越來越多大連人的關注。
小強的心態越來越平穩了,他從義工轉成了志愿者,勞動強度也降低了,每天只需工作6個小時。
他變得更有耐心,和患者時常能有一些交流。雖然大連和武漢的方言有很多差別,但小強每次都很耐心去傾聽。他感覺這些患者都很樂觀,很友善,比如54-56病床的患者,有時小強要進病房,這時如果患者沒有戴口罩,他們就會喊小強等一下,等戴好口罩,再讓他進去。
有位大媽入院時情緒不好,看到小強后,情緒變積極了,由衷感慨:只有中國才有這么好的青年。
武漢志愿者何女士接到大連廣播電臺聽眾王建軍的電話,知道小強因為個子高,防護服不合適,就把手里所有的大號防護服都給他送去了。
小強的心底慢慢生出了樂觀和幽默。譬如醫生說:小強,把袋子給我用一下。小強回答:好的,這就給你,伙計!大伙兒都被逗笑了。
小強在護士站對面電梯口墻上貼了一張紙,寫著“大連小伙等候處,九樓女神守護者,若有需,召必回,請喊‘大連’”。每個字里的點,他都畫成愛心的形狀。閑下來時他就搬把椅子坐在那里守候。護士們需要搬東西、推送飯車什么的,都喊“大連”。
進入病房污染區穿防護服的過程相當煩瑣,也非常耗時,要求一絲不茍嚴絲合縫。先要戴上N95口罩,再戴上外科醫用帽子,接著穿上一次性鞋套,再穿上全身套的防護服,然后戴第二層帽子,再穿上外隔離衣,隔離衣的系帶系在背后,然后再穿上外鞋套,戴上外手套。每天,小強都嚴格地按照這套程序來穿戴,不敢有一絲疏忽和懈怠。有一天傍晚,姜馨然連線采訪小強,小強說時間快到了得馬上走。姜馨然說:就最后一個問題了!但小強堅決地說:不行!我得趕緊去病房,一分鐘都不能耽擱!
小強把自己微信號的簽名改成了生命有終點,人生須無憾!
在他看來,自己這次在武漢的經歷,大概是命運安排他為武漢做點什么——為了讓人生沒有遺憾。
黑龍江醫療隊的老鄉經常給他送東西。小強說真不知道該怎么感謝,回去后一定要去一趟哈爾濱看望這些親人。
姜馨然逗他:你不先來交通臺嗎?
小強:肯定去!回大連第一個去交通臺找你們。然后再去哈爾濱,再去南京。
姜馨然:南京是個什么梗?
小強:我所在的9樓病區,主管的就是南京鼓樓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他們給了我很多幫助。
小強又問姜馨然:我能進交通廣播電視臺里面嗎?
姜馨然回答:能。
小強:可以帶我媳婦一起嗎?
姜馨然:能,帶你兒子也行。
小強:回去以后我就不用怕人了。我就可以說出我的名字。我也想驕傲驕傲。
小強成了媒體、網絡紅人,小強火了。
但小強卻說:我不想火,我就想過平頭老百姓的日子,我只想回大連踏踏實實過我的日子。
3月11日,大連援鄂醫療隊劉領隊來到武漢市第一醫院。經過協調,醫院安排小強做了CT檢查和核酸檢測。結果一切正常。
要離開醫院了。
小強去和護士姐姐們告別。
護士姐姐逗他:我們都還沒走,你怎么就走了呢?
小強說:我到南京找你們。
護士姐姐說:到馬林廣場等著哦。
(作者:李朝全,系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