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燈守著我:戴望舒傳

書名:讓燈守著我:戴望舒傳
作者:北塔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書號:978-7-5108-8498-6
出版時間:2020年2月
定價:78.00
【內容簡介】
《讓燈守著我:戴望舒傳》是著名詩人戴望舒的傳記作品。戴望舒曾以一首《雨巷》風靡一時。其一生詩歌作品百首不到,卻佳作迭出;其創作之嚴謹,為后人敬仰;其求新求變,以至反叛到否定自己的成名作,也不同于一般人。本書共分“花都少年”“洋場情種”“留學歐洲”“黃金時期”“流亡香港”“北京貴賓”六章內容,刻畫了“雨巷詩人”坎壈而富于創造的45個春秋。
全書材料翔實,剪裁得當,敘述絲絲入扣,可讀性甚強。同時,本書對傳主成就最突出的詩歌創作,領會深入,剖析獨到,分析其詩思詩藝,精見疊出;對戴望舒的法文、西班牙文翻譯之詳情也如數家珍,行文中充滿考證而又絕不枯燥。本書初版于2003年,是有關戴望舒的第一部傳記作品。
【作者簡介】
北塔
原名徐偉鋒,生于蘇州吳江,中國作家協會現代文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已出版著譯30余種,主要有詩集《正在銹蝕的時針》(中英文對照)、《石頭里的瓊漿》、《滾石有苔》、《雙鏵犁》(與仕宏合著)和《雙彈簧》(與野賓合著)等,學術專著《一個詩人的考辯——中國現當代文學論集》、《吳宓傳》、《讓燈守著我:戴望舒傳》等,翻譯書籍《哈姆雷特》、《菊與刀》。
【精彩書摘】
小康之家、女性傾向的名字與自卑情結的根源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障,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是戴望舒名詩《我用殘損的手掌》中的四句。寫作此詩時,他逃亡于日寇占據的香港,他的回憶和想象都瘋狂地開啟著。這幾句詩所描寫的是他回憶中的家鄉情景。“湖”指西湖。望舒小時候的家就在西湖附近,對他來說,西湖是全世界最美的風景,而他念念不忘的,尤其是最好的季節里的西湖——中間兩句加了括號,說明他寫的不是當時日寇鐵蹄下的杭州,而是他回憶中的杭州。
為了暫時忘卻周遭的囹圄,他緊閉雙目,讓自己的心飛向故鄉,沉醉于對故鄉的回憶之中;他仿佛看見了蘇堤、白堤上的繁花,仿佛聞到了柳枝折斷時散發的芬芳,仿佛感到了湖水和荇藻的涼意。他把所有的感官都打開了,它們都沉迷于回憶的快樂之中。這是他的一個重要詩歌觀念的體現,即“詩不是某一個官感的享樂,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東西”。這一觀念跟他的許多詩學觀念一樣,源自法國象征主義,如他翻譯過的波德萊爾的《應和》一詩說:“香味、顏色和聲音都相互呼應。”波德萊爾在評論雨果的時候,曾引用瑞典神秘主義哲學家斯威登堡的話說:“天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一切形式、運動、數、顏色、芳香,在精神上如同在自然上一樣,都是有意味的、相互的、交流的、應和的”。
戴望舒的祖籍是南京。他的父親曾在河北的北戴河火車站工作,所以幼年的望舒曾隨父在北戴河待過一段。望舒的母親雖然出身書香門第,但像封建時代的許多普通女性一樣,并沒有上學讀過多少書;不過,在江南豐厚的民間文化底蘊中,即使是文盲,也能講述許多文學或歷史故事,也能整段整段地唱出雅得不能再雅的戲曲,也能一串串地拋出謎語、歇后語、諺語——童年的望舒在母親的似乎是無窮無盡的故事講述中慢慢長大。正是杭州濃郁的文化氛圍幫助造就了望舒詩歌中的古典傾向。蘇聯漢學家契爾卡斯基說:“戴望舒生在杭州,那是白居易和蘇東坡謳歌詠唱過的地方。西湖秀麗的山水和古塔峰影常使詩人回想過去的時代……所以他不僅熱愛法國象征主義,也同樣熱愛中國古典文學。”
……
相關新聞
- 2020-03-10“目送”與“回望”,“重讀”與“和解”——評《我的母親手記》
- 2020-03-09王艷芳:大國抗疫盡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本色
- 2020-03-05雷鋒
- 2020-03-05《寧靜無價》:寧靜是尋求自我本真的過程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