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省情 >> 歷史

      鏡鑒千秋 領略甘肅館藏古代銅鏡之美

      22-08-04 11:46 來源:中國甘肅網-甘肅日報 編輯:張蘭琴

      原標題:鏡鑒千秋 領略甘肅館藏古代銅鏡之美

        蘇漢臣《妝靚仕女圖》

        漢“長宜候王”規矩紋銅鏡

        涇川縣博物館藏,漢代,銅質,圓形,圓鈕,變形柿蒂紋鈕座,其間上下左右分布四字篆書“長宜候王”銘文。座外為一周方格紋,主體紋飾為八乳八獸(禽)博局紋,于四方八區分別配置。款緣飾櫛齒紋、卷草紋各一圈。

        宋山水人物圖帶柄銅鏡

        平涼市博物館藏,宋代,圓形帶長柄,長柄鏡內切圓形兩層,圓鈕。內區圓內淺浮雕飾三人,一束冠長袖模樣人物居中,腳踩山石而坐,呈傾聽狀,左側一人雙腿屈膝跪地,似訴說狀,右側筆直而立一長袖戴冠侍從,侍從右旁樹木繁茂向左傾覆,周邊山石點綴。柄上鑄圖案。

        唐鸞鳥菱花形銅鏡

        平涼市博物館藏,唐代,八瓣菱花形,內切圓形,圓鈕。上下左右交隔對稱分布四只鸞鳥、四枝二葉二苞折枝花。

        宋亞字形銅鏡

        華亭市博物館藏,宋代,銅質,橋鈕,花瓣紋鈕座,內緣薄,鏡背凹角處各有一纏枝牡丹花,四周聯珠紋平行圍起,寬素緣稍厚無紋飾。

        清代佚名畫家的《磨鏡圖》,右下角的工匠在磨鏡。

        明福壽雙全銘文銅鏡

        明代,平頂圓鈕,二龍戲珠紋鈕座。鈕座外四方凸起四個方框,框內嵌“福壽雙全”楷體銘文,銘文間飾十四位仙人,或坐、或立,姿態各異。另有如意、仙鶴、瑞花、雜寶均勻散布鏡背各處,雙線素凹圓緣。直徑49.0厘米,為此次展覽中尺寸最大的銅鏡。

      清二龍戲珠紋銅鏡

        清代,平頂圓鈕,鈕上一珠。鈕外左右兩側各一條龍,首尾相對,曲頸仰首作戲珠狀,鈕下一蓮花。(本版圖片由蘭州市博物館提供)

        孔瑛

        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避免人員聚集,切斷新冠病毒傳播途徑,省內多地博物館實行臨時閉館,本期我們遴選出在蘭州市博物館舉辦的《光耀金城 鏡鑒千秋——蘭州平涼館藏精品銅鏡聯展》中的部分精品銅鏡,讓大家領略我省各地館藏的銅鏡之美。這些銅鏡時間跨度從漢代至清代,系統地展示我國古代銅鏡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制作工藝、科技水平、審美價值、銘文裝飾及民俗信仰,體現了我國古代青銅冶鑄技術的非凡成就和審美意趣。

        從新石器時代晚期齊家文化出土的銅鏡到近代玻璃鏡的出現,銅鏡的發展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萌芽于夏商,興于戰國,盛于漢唐,衰于宋元,止于清末,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清晰的歷史發展脈絡而著稱,充分體現了古人的生活狀態、審美情趣、精神追求和時代風貌。

        銅鏡是古人照面的日常生活用品,其正面平滑光亮,具有修飾容貌、整飾衣冠的實用功能;其背面紋飾華美、構思巧妙。銅鏡中蘊含著深刻人生智慧和哲理,承載了不同時代的精神風貌和文化特征,一部銅鏡發展史折射出一部中華文明發展史。

        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看到水中的倒影,便開始以天然或容器內靜止的水面為鏡,用以整理儀容,古人稱之為“監”。甲骨文中的“監”,其字形就如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中映照,而因這種由上往下看的“監”,后來引申出自上視下的意思,也就有了監察、監督之含義。《尚書·酒誥》里寫:“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這里的“監”就有接受民眾監督之義。青銅器發明以后,人們用銅盆盛水,鑒形照影。春秋時期,人們在“監”字上加“金”旁成為“鑑”,專指映照的工具——盛水的大盆。戰國時期是銅鏡發展形成的第一個高峰,以銅制作可以照形的物品,即是鏡子。在我國文獻史籍中,“鏡”字最早見于《墨子·非攻》及戰國末期的著作。徐灝《說文解字校箋》中說:“鑑古只作監,從皿以盛水也。因其可以照形,監察之意生焉。其后范銅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謂之鑑,聲轉為鏡。”銅鏡主要特征為圓形,鏡背置一鈕,以繩系穿,便于手持或懸掛。古人是這樣解釋的:“鏡,景也;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謂之鏡。”古人也稱鏡為鑒,歷來習慣于鏡鑒并稱。因銅鏡能照察審辨,從而引申出警戒或引為教訓的意思,故古人多以鏡鑒寓理,如“三鑒”曰:“鑒乎古,鑒乎人,鑒乎鏡”,人之道心,若寧靜止水,則猶一面清凈幽玄的明鏡,拂除塵埃,光明照見人世間萬物紛繁的原理和本質,從而實現“萬物畢照”“洞照萬理”的精神境界。

        展覽開篇中便以唐太宗痛失諫臣魏徵后所發的感嘆“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將賢臣魏徵喻為“人鏡”,可以知道政事的得失。歷史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汲取智慧,鑒古知今。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兩漢是我國銅鏡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鼎盛時期,此時期銅鏡出土數量最多。但銅鏡只是在統治階級中廣泛流傳使用,并未普及到百姓生活。在制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已較為成熟,其形制、式樣和紋飾呈現出爭奇斗艷、百花齊放的態勢。漢代銅鏡基本上為圓形,以半球形紐為主,也有伏獸形紐。已經開始出現玄錫(水銀)作為銅鏡表面的反光材料,使鏡面呈現出一種高亮白光。紋飾表現手法主要有平雕、線雕和浮雕等。按飾種類分為蟠螭紋類、草葉紋類、星云紋類、銘文類、博局紋(規矩紋)類、連弧紋類、神人神獸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社會動蕩,戰爭連綿,銅鏡鑄造業處于停滯衰落時期,這一時期主要沿襲漢鏡的樣式,種類不多,類型集中,制作粗糙,創新極少。神獸鏡流傳較廣,龍紋造型由漢代以來的線條式淺浮雕圖案化向高浮雕寫實化轉變,龍的形象更為寫實具體,更有立體感,富于藝術感染力。

        展覽中展出的眾多漢代銅鏡中,博局紋(規矩紋)鏡可謂是精品中的精品。博局紋鏡,亦稱規矩紋鏡,規與矩平均分布在圖案之中,銅鏡用于照容正心,寓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敬天道、守規矩。此類銅鏡紋飾的方圓之間模擬了宇宙天地格局、時間與空間的統一,我們可從博局(規矩)圖案中一窺漢代美學觀與哲學觀。它以鈕座外的方形內區與博局紋的結合營造天圓地方的宇宙模式,在外區圈帶紋內區中間方框四邊有規則地分布著“T、L、V”這三個符號,方框正中外出“T”形符號,與“L”形符號相對,方框四角與“V”形符號相對,將鏡子的內區分為四方八位、九宮十二位等方位布局。這些符號形似木工用具中的規和矩,故稱之為“規矩鏡”。銅鏡背面四神紋飾的位置是嚴格按方位及五行的屬性來配置的,很明確地體現出了天干、地支、四神、五行之間的相互關系。

        隋唐時期

        隋代銅鏡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明顯帶有漢及魏晉風格。最典型的是圖案上保留了漢博局紋、神獸紋及靠鏡緣處有一圈銘文,因此隋鏡在繼承的同時又明顯有創新,且瑞獸圖案少了兩漢魏晉銅鏡中神獸的神秘甚至猙獰,更加注重寫實、靈動,富有生活氣息。從字銘上也由漢和六朝的篆隸轉變為成熟的楷書,其文辭華美艷麗,令人耳目一新。

        大唐盛世的銅鏡創作與鑄造進入了鼎盛期。唐鏡的鏡體厚重,銀白光澤強,有些鏡表呈黑亮色,其種類繁多,創新迭出。紋飾上自創天地,盡掃兩漢六朝遺風。精神及內容上更加自由寫實,顯得大氣磅礴。唐鏡在圓形的基礎上創制出方形、菱花形、葵花形、窩角形、亞字形等鏡型并流行,瑞獸鸞鳥、雀繞花枝紋無不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高浮雕技法和特種工藝的運用,超越了歷代銅鏡,真正達到中國銅鏡發展史上無法企及的高度。唐鏡中最負盛名的海獸葡萄鏡是中西文化藝術合璧的典范,它充分展示了大唐空前開放的胸襟和海納百川,彰顯一切有用有益之物皆為我所用的大唐氣概。銅鏡紋飾中有類似海豹、海狗、海獺等海獸,還有獅子、孔雀等吉禽瑞獸。此外,顆粒飽滿碩大的葡萄首次亮相在銅鏡上,一時間,海陸空的靈禽瑞獸飛啄躍奔交相輝映,融合一鏡,體現出古人的奇思妙想。

        宋金元時期

        宋金元時期的銅鏡整體工藝水平雖由盛向衰,但無論制作工藝還是藝術成就,卻有全新的發展,并直接影響后世銅鏡藝術。這一時期,我國銅鏡大規模走向民間,開始被百姓普遍使用,銅鏡因而具有濃郁的生活和世俗氣息,大量出現了花卉和人物。牡丹、菊花、桃花等纏枝花卉、人物故事一度成為宋金銅鏡的流行元素。宋鏡質地輕薄,造型除沿襲前朝外還出現了六邊形、長方形、鐘形、盾形、桃形及具柄鏡等獨具特色的鏡形;其裝飾藝術在我國古代銅鏡工藝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花枝鏡和花鳥鏡,圖紋纖細清新,描繪逼真,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韻律節奏感。宋代湖州鏡和人物鏡也蔚為大觀,特別是湖州鏡背多鑄有作坊銘文,已萌芽古人在銅鏡上的商標意識。金代銅鏡在銅鏡史上獨樹一幟,它一改以往含蓄、朦朧、紋飾抽象的神秘基調,直觀、生動、活潑的紋飾,表達呼之欲出的意蘊。其紋飾在吸收漢、唐、宋三代銅鏡圖案紋樣的基礎上,又創造出新式圖樣,如雙魚鏡、人物走獸、歷史人物故事鏡等,金代銅鏡上的花押也是其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元代銅鏡式樣較少,形制較為厚重,制作粗糙。有特色的為元代的戲曲人物鏡和八思巴文鏡。

        明清時期

        明清銅鏡無論在制作工藝還是在題材上都呈江河日下之勢,無論圖案紋飾還是工藝制作都無法與之前相比。值得稱道的是專為宮廷鑄造使用的琺瑯彩鏡別具一格,其鏡漂亮、大氣、富麗堂皇。明鏡大而厚重,多紀年鏡、吉語鏡、仿古鏡等鑄有吉祥寓意銘文或吉祥圖案等,并多見銅鏡鑄商號名稱;較典型的是“五子登科”“狀元及第”“喜生貴子”等字銘鏡,充分反映出明朝人們追求現實的美好愿望。

        清代銅鏡主題紋飾有龍鳳、魚、獅子滾繡球、雙喜五蝠等,彩漆描金鏡為清代銅鏡增添了最后一道亮麗的光彩。隨著西方玻璃鏡的大量涌入,銅鏡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作者單位:蘭州市博物館)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好吊妞视频在线观看| av片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日本肉漫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福利午夜国产网站在线不卡|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欧美无人区码卡二卡3卡4免费|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 黄+色+性+人免费|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免费看|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日本乱人伦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特级淫片国产免费高清视频| 四虎地址8848最新章节|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a毛片免费观看|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果冻传媒麻豆电影| 亚洲第一区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性一交一乱一伧老太|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看| 岳又湿又紧粗又长进去好舒服 |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不卡| 快穿之丁柔肉h暗卫温十三|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陈冠希| 宅男噜噜噜66| 天天天天躁天天爱天天碰2018|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