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廉政頻道 >> 廉政要聞

      悟規律 明方向 學方法 增智慧 | 在城市更新中守護歷史文化記憶

      2025-07-08 11:2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湖南省岳陽市將文化基因轉化為發展動能,讓千年文脈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圖為游客在該市洞庭南路歷史文化街區休閑游玩。新華社發

        7月5日,吉林省長春市新民大街經過改造后開街迎客。新民大街全長1445米,改造后街道兩側13處院落圍墻被打開,釋放出4.5公頃空間,歷史建筑也陸續對公眾開放。新華社發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作為城市更新的重點任務,明確在城市更新全過程、各環節加強城市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要求。

        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在城市更新進程中,如何既保護好、傳承好城市的歷史文脈,又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對城市更新的促進作用,推動歷史文化與城市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互促共進?記者就此采訪了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馬郁蔥。

        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淀,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

        記者:《意見》將“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作為城市更新的重點任務,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動實施取得重要進展”“文化遺產有效保護,風貌特色更加彰顯”。應如何正確把握城市更新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

        馬郁蔥: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淀,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在加強保護的前提下開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機融入現代生活氣息,才能讓古老城市煥發新的活力,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在城市發展、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在福建工作期間,對于如何正確處理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遺產的關系,他提出了許多前瞻性的思想和觀點,并且推動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探索與實踐,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這些寶貴的思想財富和實踐成果對于當下各地在城市更新中延續歷史文脈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從長遠發展來看待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在廈門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領導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擘畫廈門長遠藍圖。其中,對“鼓浪嶼的社會文化價值”進行了專題研究和保護規劃,明確指出對于“這么一個具有重要社會文化價值的寶地”,“亟需有一個統管整體和全局的統一規劃”,不能被“大材小用”或者“挪作他用”。正是在這種文化保護理念的指引下,鼓浪嶼順利申遺成功,成為人們熱切向往的歷史名勝。在福州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主持編制了《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專門設置“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作為“福州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里坊制度活化石”三坊七巷作出保護規定:“三坊七巷是福州明清時期居民街坊建筑的寶貴文化遺產,要十分慎重地進行保護性的開發利用。”把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納入城市發展的長遠和整體規劃,不僅充分彰顯了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而且充分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對這個問題認識的歷史深刻性和時代前瞻性。

        保護文物與發展經濟同等重要。20世紀90年代,福州城市建設如火如荼。1992年1月24日,習近平同志在《福建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處理好城市建設中八個關系》,高屋建瓴地論述了推進城市建設這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妥善處理好的八個關系:上與下、遠與近、舊與新、內與外、好與差、大與小、建與管、古與今。其中,“古與今”著重論述的是如何處理傳統歷史風貌保護與現代城市建設的關系。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認為,保護古城是與發展現代化相一致的,應當把古城的保護、建設和利用有機地結合起來。”2002年4月,習近平同志為《福州古厝》一書作序,進一步強調指出:“發展經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文物,保護好名城,同樣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二者同等重要” “在經濟發展了的時候,應加大保護名城、保護文物、保護古建筑的投入,而名城保護好了,就能夠加大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二者應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那幾年,福州市城建提速,為歷史名城增添了現代都市的色彩,但是并沒有破壞“三山兩塔”的基本格局和三坊七巷的古城風貌。正是因為準確把握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經濟建設的辯證關系,才有了相得益彰的結果:歷史名城在發展中得到保護,在保護中得到發展。

        建章立制依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就著力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化、法治化。他在《〈福州古厝〉序》中提出,“現在有些地方名城保護、古建筑的保護出現一些問題,根源就在于只顧眼前的一些經濟利益,隨意改變文物管理體制,將原為文物部門管理的文物保護單位移交別的部門管理。殊不知古建筑的保護、傳統街區的保護、任何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的保護,都需有專門業務知識和掌握國家文物法規政策才能保護好。”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明確提出加快修訂《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條例》,制定《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規劃》,確保對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序推進、有效開展。

        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關鍵。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融入城市更新,城市的空間品質和文化魅力將不斷提升,城市也將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通過精細化、差異化的改造策略,實現歷史街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記者:新時代以來,不少城市正確處理城市更新和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利用的關系,實現了以文促產、以文興城。這一過程中,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

        馬郁蔥:一是堅持政府主導,規劃先行。各地政府在改造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引領角色,通過集中調配資源、協調多方利益,確保改造工程能夠高效、有序地展開。在規劃環節,通過對街區的歷史脈絡、文化底蘊、建筑風格等進行深入剖析,進而制定出既尊重歷史又面向未來的保護與發展藍圖。

        二是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留,守住歷史文脈。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是確保歷史文脈得以延續的關鍵。建筑作為文化的靜態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而街坊間的互動與生活習俗,則是文化活力的動態表現。因此,成功的改造案例普遍保留一定比例的原住居民,他們是街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文化傳承的活化石。這些居民的日常生活、節慶活動、手工藝制作等,都為街區增添了濃厚的文化韻味。

        三是發展新經濟,增加街區活力。新技術為歷史街區提供了智能化、信息化的改造手段。通過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優化街區的管理與服務,提升居民和游客的體驗。新產業的引入則為老街區帶來了多元化的經濟結構。文化創意產業、綠色生態產業等新興產業在老街區落地生根,豐富了街區業態,促進了就業與經濟增長。

        四是注重因地制宜,靈活開發。針對每個歷史街區獨有的特色與歷史底蘊,采取靈活多變的策略進行更新與改造,確保改造方案能夠因地制宜,精準對接街區的個性需求。深入挖掘并彰顯街區的獨特魅力,精心維護其歷史文脈的連續性與完整性。通過精細化、差異化的改造策略,實現歷史街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歷史文脈得以延續。

        五是引入社會力量,多元保護開發。堅持國家保護的主導地位,鼓勵并促進多方參與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在堅持國家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創新資金投入的新路徑,吸引社會資本、民間力量以及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形成保護與發展的合力。

        記者:2024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外公布第一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項目被列入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案例。根據您的觀察,福州市在三坊七巷的保護開發實踐中,有哪些好的做法?

        馬郁蔥: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已有1100多年歷史,保留了唐宋年間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古建筑,堪稱“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館”。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高度重視三坊七巷的保護開發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對古建筑進行保護。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期間,專門聽取了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護修復等情況介紹。如今的三坊七巷已成為福州傳統文化展示中心、交流平臺、文創產業基地,每年接待游客量超千萬人次,成為一張重要文化名片。實踐中,具體形成了以下實踐做法:

        頂層設計上堅持“整體保護”原則。為更好地還原古風古貌,三坊七巷在修復開發過程中,立足“謀篇布局再下筆”原則,以“政府組織、部門指導、地方調查、強強合作、專家領銜、公眾參與”的方式開展規劃編制。在古建筑保護修繕方面,按照“修舊如舊,保持總體坊巷格局、風格、風貌不變”的原則和“鑲牙式”“漸進式、微循環、小規模、不間斷”的步驟,組織實施對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魚骨狀”總體格局的恢復,劃定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風貌協調區三級管控范圍,對159處文保單位、歷史建筑實施分級保護。通過對傳統建筑及街巷歷史風貌的保護、整治與修復,展現歷史文化街區獨特的建筑、園林特色,原原本本還原歷史風貌。

        活態傳承上強調社區共生與文化再生。一是原住居民保留與社區活化。三坊七巷改造避免“全遷全拆”,保留約30%原住居民,延續“坊巷生活煙火氣”。引入“社區博物館”概念,把一些宅院用于展示老福州生活場景,增強社區文化認同感。二是讓非遺與業態精準植入。以文化價值為核心精心植入多元業態,先后引入了脫胎漆器、軟木畫、牛角梳、壽山石刻、油紙傘、糖畫、魚丸、肉燕等福州非遺入駐古厝,引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中國傳統文化雕版印刷展示等業態,構建“文化進坊巷,商業南后街”的格局。

        技術修復上采取最小干預與真實性方式。三坊七巷遵循“修舊如舊”原則,采取“原工藝、原材質、原形制”修復手段,采用傳統穿斗式木構技藝修繕古建筑。在基礎設施方面采取隱形更新方式,地下埋設排水、電力等現代化管網,地面保留石板路,采用仿古燈具實現夜間照明與古韻協調。

        可持續運營上遵循保護與收益良性循環。一是發揮“政府+專家+企業+居民”協同機制。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專家團隊全程參與技術指導,居民通過聽證會參與改造方案討論,通過多元共治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采取“以商養文”模式。部分院落出租為文化商業空間,要求商戶提交“文化保護承諾書”,以租金反哺修繕資金。三是數字化延伸。近年來在科技創新的加持下,福州以保護古厝為前提,構筑以“1中心+3平臺”(“智慧街區”運營中心、服務與營銷平臺、安全與管理平臺、旅游大數據及支撐服務平臺)為支撐的智慧化服務體系,加強“智慧街區”建設與管理。

        讓歷史文化遺存走進日常生活才是最好的傳承

        記者:圍繞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意見》提出了“開展城市文化遺產資源調查”“開展文化遺產影響評價”“加強老舊房屋拆除管理”等一系列具體舉措。在城市更新進程中,如何既保護好、傳承好城市的歷史文脈,又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對城市更新的促進作用,推動歷史文化與城市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互促共進?

        馬郁蔥: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并非零和博弈,二者有機統一、相互賦能,達成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傳承,最終目標是讓城市既保有歷史的厚重感,又能持續煥發現代生命力。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保護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淀,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歷史文化遺存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綿不絕的基因和血脈,蘊藏著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記憶。要深刻認識到歷史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各類歷史文化遺產,守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讓深厚的文化自信日滋月益、生生不已。要立足長遠,真正樹立起保護意識。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精神,辯證認識和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既要避免“千城一面、萬樓一貌”,也要避免“拆真古跡、建假古董”,既不能以破壞犧牲歷史文化遺產為代價,一味強調城市規模而搞城市擴張,大拆大建、一味圖新,也不能搞“圍柵欄”式的簡單保留,事后無人問津,任憑風化雨蝕,而是要下“繡花”功夫,提高保護質量,讓歷史文化遺產成為現代城市的別樣身份證明。

        秉持開放包容,促進共建共享。在城市更新中既要避免封閉排外的文化保守主義,也要防止盲目照搬的拿來主義。要通過多元融合、動態調適的方式,尋找到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國際、保護與創新之間的平衡點,實現城市更新的有機進化。強調空間層面的多元共生,通過跨時空拼貼設計,形成時空折疊,呈現古今對話。強調文化層面的兼容并蓄,鼓勵跨界藝術創作,對外來文化進行本土化改造,形成以本土文化為基底、全球元素為點綴的文化場景。強調社會層面的多方參與,構建開放式決策平臺,通過“街坊議事廳”“社區規劃師”等制度推廣,形成共議共商的良好氛圍。強調技術層面的跨界融合,數據共享,建立城市更新平臺,使城市歷史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堅持守正創新,推動活化利用。歷史文化遺產延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根脈,既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又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保護不是將歷史文化遺存束之高閣,讓歷史文化遺存走進日常生活才是最好的傳承。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充分發揮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優勢,做到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充分挖掘利用歷史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歷史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以用促保”,推動歷史文化遺存的活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動老舊街區功能轉換、業態升級、活力提升。通過豐富商業業態、創新消費場景、設計節慶活動等方式,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引入博物館、藝術館、非遺體驗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打造具有城市記憶和文化氣息的公共文化空間。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手段,促進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數字再生,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記者 郝思斯)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本網原創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国产一级黄色录像|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高清观看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第一页 | 一个人看的www日本高清视频|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人妻系列av无码专区| 色妞视频一级毛片|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www.色偷偷.com| 欧美人与动性行为视频| 内射中出无码护士在线| 青青草视频ios|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97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二区|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六月婷婷综合激情| 金8天国欧美视频hd黑白| 国产精品久久现线拍久青草| fc2ppv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大竹一重足舐男未删减版|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区精选网址|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悠悠影院| v片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么公又大又硬又粗又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