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暑期,莘莘學子帶著對未來的期許踏入課堂。9月1日,2024年《開學第一課》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節(jié)目以“可愛的中國”為主題,采用“多地實景課堂”的模式描繪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的圖景,為全國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想盛宴。
與此同時,站在新學期的起點上,各地精心組織了形式多樣的“開學第一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非遺瑰寶、奧運精神……在滿滿儀式感中,筑夢揚帆新學年。
讓熱愛祖國、熱愛故土的種子在青少年心里深深扎根發(fā)芽
從安陽殷墟博物館,到青海雪豹棲息地;從扶搖萬里的“胖妞”運-20,到伶仃洋上騰飛的巨龍……9月1日20時,如約而至的《開學第一課》,用一系列生動鮮活的案例,讓廣大青少年看到祖國壯美的大好河山,感受日新月異的進步。
可愛的中國,因何而可愛?節(jié)目從多個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
尋根探源,賡續(xù)文脈。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tài)發(fā)展至今的偉大文明,文明的火種綿延不絕的秘密究竟是什么?《開學第一課》帶領(lǐng)同學們穿越時空,走進歷史深處。在安陽殷墟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文字學會會長、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為同學們介紹了甲骨文的由來、發(fā)現(xiàn)和保存。“漢字的發(fā)展演變就像中華文明的持續(xù)發(fā)展一樣,源遠流長……”黃德寬說,一筆一畫間,3000多年的文字演變史猶如一條穿越時空的長河,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
生態(tài)文明,綠水青山。雪豹,被譽為“雪山之王”,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高山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與否的“氣壓計”,對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跟隨《開學第一課》實景課堂,同學們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回訪雪豹“凌蟄”放歸地附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而了解青海在生態(tài)保護方面取得的成就。此外,上海生境花園、北京中軸線上的雨燕、山東東營黃河口候鳥棲息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綠水青山間徐徐展開。
追夢之人,赤子之心。《開學第一課》現(xiàn)場,奧運冠軍潘展樂站上“講臺”,向全國中小學生講述自己從“看臺觀戰(zhàn)選手”到奧運冠軍的逐夢之路。“請你們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獻給你們所熱愛的事”,潘展樂的新學期寄語,收獲了現(xiàn)場同學們的熱烈掌聲。節(jié)目還邀請到了空降兵軍“模范空降兵連”排長程強、“90后”機長陳思麒,分享他們追夢、圓夢的成長故事。
科技創(chuàng)新,扭住“牛鼻子”。節(jié)目中,深中通道總工程師宋神友講述了這座世界級跨海通道的建設歷程,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松純帶來全球首個通用人工智能體“通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黃昊、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衛(wèi)林、丁烈云,共同為同學們揭示了令人驚嘆的航天新成就……
“從潘展樂、程強、陳思麒哥哥身上,我感受到了拼搏的力量。”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第二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翁致遠看完節(jié)目后深受鼓舞,“我也要像他們一樣,樹立遠大的夢想,盡最大的努力,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做最好的自己!”
《開學第一課》同樣讓許多老師和家長受益匪淺。青海省西寧市黃河路小學教師史娜表示,每年觀看這檔節(jié)目都有非常多的收獲,節(jié)目中傳播的知識和傳遞的信息不僅孩子們需要,老師們也需要,“節(jié)目用樸實的語言、感人的故事、淺顯易懂的道理給孩子們傳遞了正能量。我們作為老師也倍感振奮、備受鼓舞。”
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虛構(gòu)的龍,難道是古人拍腦袋憑空想象出來的嗎?”“長相各異的龍,后來是怎樣走向相似,成為今天我們熟悉的形象呢?”《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拋出一連串問題,帶領(lǐng)觀眾一起踏上“尋龍之旅”。
標志性的“國字臉”“臣字眼”,是夏代前后龍的典型標志;從漢代玉龍形佩騰飛向上的姿態(tài),可以看到大一統(tǒng)的強盛國力;唐代鎏金鐵芯銅龍,是繁榮開放的盛唐氣象的生動寫照;宋代《九龍圖》,清秀間不失遒勁之美……從夏商周的古拙抽象到秦漢的雄健豪放,從隋唐的健壯圓潤到宋元的典雅秀麗,中國龍的形態(tài)變化,每一步都清晰折射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足跡,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連續(xù)性、統(tǒng)一性的象征。
“從龍文化史中能夠窺見一部濃縮的中華文明發(fā)展史。龍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文化基因,賦予中國人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塑造和鼓舞著億萬‘龍的傳人’。”卜憲群告訴記者。
我國第一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命名為“蛟龍?zhí)?rdquo;,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命名為“雪龍2”號,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三代核電技術(shù)命名為“華龍一號”,自主研發(fā)的第一款第五代隱形戰(zhàn)機殲-20命名為“威龍”……走過8000年時光,龍的精神融入國人血脈,在當代釋放強大的精神力量。
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歷史的血脈,當代學生為何要學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卜憲群給出了答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xù)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xiàn)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只有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才能對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民族賦予自己的責任了然于胸。”
教育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作為一名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者和傳播者,卜憲群認為,自己有責任向廣大中小學生講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故事。
怎樣講好故事?在他看來,一要運用正確的歷史觀,要結(jié)合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與中國歷史的具體實踐,來解釋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獨特規(guī)律;二要創(chuàng)新講述方式,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比如利用擴展現(xiàn)實技術(shù)將各種文物、古跡“搬”上舞臺等;三要注意敘事風格,讓觀眾感興趣、愿意學、好理解,比如在課上提到了“撞臉龍”反映各古國間頻繁的文化交流,再比如圍繞龍文化的變遷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孩子們積極思考,等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jié)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卜憲群告訴記者,中國自古就有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tǒng)價值觀有相通之處。
“核心價值觀建設,說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設、靈魂建設,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卜憲群認為,要努力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開學第一課”,激發(fā)學子新活力
《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為青少年打開一扇了解祖國、熱愛祖國的窗口,而在各地,各具特色的“開學第一課”走進校園,讓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歷史與未來在課堂上交相輝映。
“早在一千多年前,在中國江南,有一顆文明火種,如螢火蟲般閃爍于時代夜空……這是我們這片土地的自信,希望通過這堂課,讓你們領(lǐng)略到這份自信。”9月1日,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qū)、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共同開啟“開學思政第一課”,三地學生和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共同體單位共計8萬余名學生通過直播,跟隨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國家一級作家王旭烽教授的生動講解,沉浸式學習了解臨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chǎn)——吳越文化。
“文化和歷史的魅力在于,無論孩子處在何種受教育階段,都能讓他們從中有所獲益。我們選取傳播度最廣的‘陌上花開’名言為切入口,就是為了讓學生們從最容易理解的部分開始聽起,進而愿意主動去了解吳越文化,為他們種下一顆種子。”臨安區(qū)教育局有關(guān)負責同志告訴記者。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新學期伊始,孩子們齊聲誦讀《朱子家訓》的瑯瑯書聲在福建省建甌市建州教育總校第一小學的操場上空回響。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從“開學第一課”開始。正衣冠、朱砂啟智、擊鼓鳴志、禮敬親師、贈書送禮、啟蒙描紅,孩子們在莊重的開學禮中沉浸式體驗傳統(tǒng)文化魅力,接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傳承尊師重教、孝敬父母、立志勤學等中華傳統(tǒng)美德。
這個開學季,“奧運”成為熱詞。8月26日上午,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qū)人和路小學,“奧運精神永相伴,少年朝氣正當燃”開學典禮,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
讓孩子們興奮的,不只是迎來新學期開學典禮,還有河南省學生體育總會射擊射箭協(xié)會秘書長、前世界冠軍李金豹。李金豹結(jié)合自身射擊專業(yè),用“熱愛”“拼搏”“發(fā)光”三個詞語分享自己的追夢故事,講述盛李豪、黃雨婷等奧運冠軍事跡。“遠大的夢想,唯有拼搏才能抵達,唯有努力才能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李金豹的思政課讓全校師生備受鼓舞。
“我一直堅信,不設限的人生就是無限。新的學期,讓我們堅定信念,不斷超越,為熱愛全力以赴,我們都是冠軍!”9月1日,浙江省杭州中學舉辦“開學第一課”活動,莘莘學子齊聚禮堂,通過大屏幕觀看巴黎奧運會羽毛球混雙冠軍鄭思維的視頻連線。視頻中,鄭思維鼓勵大家在新的學期里超越自我,勇攀高峰。
觀看奧運冠軍的寄語,同學們十分激動。“鄭思維哥哥的激勵就像一針‘強心劑’,讓我增添了銳意進取、奮勇爭先的勇氣。”杭州中學804班學生吳猶冉告訴記者。
如今,“勞動課”已正式成為中小學一門獨立的課程。9月2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暨勞模工匠進校園主題宣講活動,在河南省開封市杞縣大同小學舉行。河南省勞動模范朱仕洪、開封市道德模范許湘峰、開封工匠張玉敏、杞縣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肖霞結(jié)合自身工作實際,向師生們講述自己在平凡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奮斗歷程,激勵學生樹立并踐行勞動光榮的觀念,爭做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廣大青少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jīng)驗和社會知識。一堂堂干貨滿滿的“開學第一課”,正在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加深對腳下這片土地的了解,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為可愛的中國永久奮斗赤誠奉獻。(記者 李云舒 管筱璞)
- 2024-09-02省公航旅集團紀委:“工作提示”發(fā)揮規(guī)范執(zhí)紀“大效用”
- 2024-09-02深度關(guān)注 | 從嚴整治“小金庫”
- 2024-09-02以重點突破帶動集中整治深入開展 著力解決一批群眾身邊實際問題
- 2024-09-02護航大國工程 | "室地"聯(lián)動保障重大工程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