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科創動能 中國工程院30年碩果累累 信箋中國丨永不止步 勇攀高峰

7月20日,“科學與中國——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一周年科普報告會在京舉行。據介紹,“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以來,廣大兩院院士通過科普報告、訪談、視頻、圖書等多種形式,已開展逾千場科普活動。圖為當日,在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中國科學院院士、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教授在作題為《高溫超導》的科普報告。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中國工程院發布的《中國工程院與大國工程》《中國工程院與戰略咨詢》,涵蓋了院士主導或參與的100項工程科技成果以及100項戰略咨詢研究成果,包括中國高鐵、青藏鐵路、特高壓輸電等,為國家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近日,連接川陜革命老區腹地巴中、南充的巴南高速鐵路(簡稱巴南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圖為首發列車D5133次列車從巴中東站駛出。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科技體制改革方面,提出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布局等。這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新征程上做好科技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6月3日,在中國工程院建院3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代表黨中央致以熱烈祝賀,向全院院士和廣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
1994年6月3日,中國工程院正式成立。該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由院士組成,致力于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3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工程院團結凝聚院士和廣大工程科技工作者,大力推動工程科技發展,不斷攻克科技難關,建設大國工程,鑄造國之重器,為推動我國工程科技創新進步、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3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工程院團結凝聚院士和廣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走過光輝歷程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科技事業發展。20世紀90年代,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我國工業化建設熱潮的到來,我國科技界一批有識之士積極倡議,向黨中央提出了《關于早日建立中國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的建議》,選舉在工程科學中作出重大創造性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為院士,授予終身榮譽。
在關鍵的歷史時期,黨中央審時度勢,批準成立中國工程院。經過周密籌備,中國工程院于1994年6月3日正式成立,朱光亞院士被選舉為首任院長。這次大會上除了產生中國工程院的首批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統一改稱院士,中國兩院院士制度就此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出席兩院院士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2014年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強調:“長期以來,我國院士制度在推動科技界出思想、出謀略、出成果、出人才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是我國科技大師薈萃之地,要發揮好國家高端科技智庫功能,組織廣大院士圍繞事關科技創新發展全局和長遠問題,善于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為國家科技決策提供準確、前瞻、及時的建議。”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強調:“多年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圍繞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問題,緊扣國家發展新戰略新形勢新需求,組織廣大院士開展戰略咨詢工作,得到了黨中央高度認可。我看過兩院院士提交的很多意見和建議,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對院士提出四點希望:希望廣大院士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表率;希望廣大院士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希望廣大院士做堅守學術道德、嚴謹治學的表率;希望廣大院士做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表率。
2024年6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希望兩院院士作為科技界杰出代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當好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科學家精神的示范者,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再立新功!”
建設大國工程、鑄就國之重器、建設高端智庫、堅持學術引領……3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工程院團結凝聚院士和廣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走過光輝歷程,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工程院成立并實行院士制度,對中國工程科技創新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對促進全國工程科學技術界團結與合作,推動全國工程科學技術水平提高,激勵優秀工程科技人才成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表示。
從首批96位院士到957位院士,兩個“100項”展示出院士群體的卓越貢獻和不懈奮斗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翻開莊重的院士證書,扉頁上的這句話分量十足,既是無上榮譽,也彰顯著院士承擔的重大社會責任。
1994年6月3日,中國工程院成立大會選舉產生了錢學森等96位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30年來,一代代工程院院士勇擔重任、勇攀高峰、勇毅前行。據中國工程院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中國工程院目前有957位院士,涉及9大學部,一級學科覆蓋率達到100%,二級學科覆蓋率達76.45%。
“工程院的初心,始終賡續在為國選才的光榮使命之中。”李曉紅表示,不負黨中央重托,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堅持質量第一,把好入門關口,以重大貢獻、學術水平、道德操守為準繩,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質量院士隊伍。
工程科技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30年來,“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朱光亞、王大珩;“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黃旭華、鐘南山;“七一勛章”獲得者吳天一、陸元九……一個個響亮的名字,為我國工程科技事業發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工程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廣大院士在深空、深海、深地等領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突破了一個又一個“卡脖子”難題,有力支撐了一系列國家重大工程實施和一大批大國重器鑄就。
6月3日,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工程院與大國工程》《中國工程院與戰略咨詢》,涵蓋了院士主導或參與的100項工程科技成果以及100項戰略咨詢研究成果。“神舟”飛天、“嫦娥”奔月、三峽工程、南水北調、中國高鐵、青藏鐵路、特高壓輸電……100項具有代表性的工程科技成果為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水資源、京津冀協同發展、制造強國、交通強國、航天強國、能源安全、碳達峰碳中和、人工智能等項目入選100項戰略咨詢研究成果,為國家重大戰略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30年春華秋實。中國工程院一路走來的光輝歷程,孕育了工程院獨具特色的優良傳統,積淀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李曉紅說,面向未來,中國工程院將牢記囑托,始終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前進、開拓進取,用實際行動賡續創新奮斗的精神血脈,發揚報國為民的光榮傳統,在新的偉大征程上書寫新的奮斗史詩,不斷譜寫工程科技發展新篇章。
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監督保障各項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完善院士遴選評審機制、優化學科布局、實行退休退出制度、加強學風作風建設,院士制度不斷完善。2022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強調要注重在重大科學研究和國家重大工程中選拔院士,以重大貢獻、學術水平、道德操守為準繩,防止增選中的不正之風等。
近年來,中國工程院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研究修訂一系列制度文件,進一步健全監督體系,切實把好院士隊伍“入口關”。這些制度文件完善了關于嚴肅增選紀律的“八不準”等規定,強化自覺抵制不當行為的責任意識,防止增選過程中的不正之風。在院士資格條件、提名、組織審核把關、外部同行專家評選和院士增選會議選舉等環節,進一步強化了對候選人的多方位評判。
202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首次發布增選指南,進一步明確增選名額分配向國家急需的關鍵領域、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重大工程、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傾斜,促進領域學科間的平衡發展,滿足國家戰略需求。2023年11月,增選選舉產生的7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向社會公布。
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強調,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大政方針加強政治監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立足職責定位,緊緊圍繞黨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各項要求,與工程院黨組緊密配合,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對改革工作進行高質量、全周期監督。
2023年院士增選工作啟動晚、時間緊、任務重,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深化政治監督,督促工程院黨組堅決扛起主體責任,深入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推動引導廣大院士和工程院黨員干部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改革精神要求上;開展“深化院士制度改革”調研,先后與近百名院士、院士候選人、高校和科研機構管理人員面對面深入交流,在摸實情、聽實話、謀實招的基礎上,推動工程院強化調研成果運用;與工程院黨組開展專題會商,提出相關問題和工作建議,推動工程院黨組對《中國工程院章程》等進行修訂,系統完善院士增選制度體系。
“突出嚴的基調,確保院士增選風清氣正。”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該組與工程院有關部門建立“組院”聯動平臺,嚴把候選人資格審查關和投訴舉報關,對涉及院士增選拉票賄選的有關投訴舉報情況進行全面起底,對辦理情況進行“回頭看”;針對投訴舉報涉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領域較多的特點,與有關派駐紀檢監察組構建“組組”聯動機制,凝聚監督合力,提升監督質效;嚴格執行院士增選標準,嚴把外部同行專家入庫關和評選關,把監督機制全流程嵌入外部專家評選組織實施工作體系。
“下一步,將持續深化政治監督,做好院士增選工作‘回頭看’。同時,督促工程院黨組穩步推進‘維護院士稱號純潔性’和‘更好發揮院士作用’兩項重點改革任務,確保黨中央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整體部署切實取得成效。”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薛鵬)
- 2024-07-26文化之約丨萬里江山一放歌
- 2024-07-26歷史文化源流 | 任重而道遠者 不擇地而息
- 2024-07-26“我是一個普通黨員,沒有什么特殊可講” 林伯渠用一生鑄就廉潔豐碑
- 2024-07-262024年6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3110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