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通過批判和改造黑格爾的世界歷史觀,建構了世界歷史理論,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對全球化的歷史起點、動力機制、根本特征、未來趨勢等進行了深刻闡述。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全球化是大工業發展的必然產物。他們指出:“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生活和全部歷史活動的基礎,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最終決定力量。”在古代,由于受生產力低下和地理因素限制,世界各地總體上處于一種封閉或半封閉的發展狀態。近代以來,由于地理大發現和大工業的飛速發展,世界日益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豆伯a黨宣言》提出,“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因而,“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
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大工業“創造了交通工具和現代化的世界市場”,使以往各個民族、國家越來越依賴于整個世界。在全球化之前,人類歷史帶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人類社會分工不斷擴大,世界歷史開始逐漸形成。其中,交往的普遍發展在世界歷史的形成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特別是世界交往的出現,使交往打破民族地域的限制,從而使各個民族、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系日益密切。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指出:“世界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根據人的發展狀況提出了世界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以人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形式、以物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形式以及建立在人的全面發展基礎上的社會形式。”資本主義社會是以物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形式,進入這一階段之后,世界才真正邁入了全球化,民族歷史開始向世界歷史轉變。
“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推動了經濟、政治、文化等全方位變革。《共產黨宣言》強調:“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為了應對全球化的挑戰,民族國家內部逐步走向統一,政治開始日趨集中化,推動了國際政治合作的發展。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各自獨立的、幾乎只有同盟關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關稅的各個地區,現在已經結合為一個擁有統一的政府、統一的法律、統一的民族階級利益和統一的關稅的統一的民族。”1873年,恩格斯進一步指出,民族國家成為“建立各民族協調的國際合作的必要先決條件”。此外,全球化也促進了各個國家與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與互通。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描繪了全球化圖景:“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系就會隨之消失。”“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說:“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馬克思恩格斯當年的這個預言,如今已經成為現實。全球化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進步。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交往、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誰也離不開誰的局面。
近年來,一些國家采取“逆全球化”舉措,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引發人們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不確定性的普遍擔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代表了對于全球化有著清醒認識的所有國家和人們的心聲。新時代中國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堅定維護并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破解阻礙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結構性難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談慧娟 羅家為)
- 2024-03-19廣安觀潮 | 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
- 2024-03-19今年前兩月國民經濟穩中有升
- 2024-03-19如實報告個人事項檢驗對黨忠誠
- 2024-03-19立足“小切口”做實“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