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 制圖:王嬋
圍繞生態安全,我國首次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在陸域和海域實際劃定面積合計約319萬平方公里;今年上半年,全國固體礦產、油氣礦產勘查投入同比增長17.2%、7.5%;全國新設探礦權242個,同比增長25.4%;上半年發現土地違法案件數量同比下降64%、面積同比下降80.5%……在國務院新聞辦7月1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王廣華介紹了自然資源部按照“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的工作定位,積極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的階段成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介紹,自然資源部圍繞“三區四帶”統籌布局實施51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統籌各類生態要素,以流域為主要單元,實施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累計完成治理面積8000萬畝。此外,以長江干支流、京津冀周邊及汾渭平原、黃河流域等區域為重點,有序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累計完成治理面積435萬畝。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深入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等重大項目,累計整治修復海岸線2000公里、濱海濕地60萬畝。
“我們累計完成了造林4.8億畝,治理沙化土地5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特別是重點區域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關志鷗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北工程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
記者了解到,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要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聚焦重點,集中力量,全力打好三大標志性戰役。其一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以毛烏素沙地、庫布其、烏蘭布和沙漠治理為重點,全面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區域性系統治理,大力發展生態光伏治沙。其二是打好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通過科學安排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實現區域內可治理沙化土地的全覆蓋,穩步提升林草植被蓋度,構筑起保護黑土地和糧食安全的生態屏障。其三是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要加強重點風沙口治理和跨境沙源地的治理,特別是要突出抓好綠洲外圍和沙漠邊緣防風固沙林草帶的建設,確保沙源不擴大、不擴散。
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是推進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王廣華介紹,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自然資源部連續出臺用地用海支持政策,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全力支撐經濟運行持續向好。“今年上半年,自然資源部批準重大項目先行用地3.7萬畝,同比增長138.3%;全國批準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214.4萬畝,與近5年同期水平持平;批準項目用海127.1萬畝,同比增長24.6%;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472.4萬畝,同比增長14.2%。”同時,深入落實全面節約戰略,發布新的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規劃,扎實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等。
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推動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壓緊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體責任,是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的關鍵所在。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劉國洪介紹,通過落實黨政同責,明確國家對各省(區、市)黨委、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落實情況,實行一年一考核;突出考核重點,明確對突破耕地紅線等重大問題實行“一票否決”,體現嚴管嚴保的堅決態度;規范考核程序,設置省級自查、實地抽查等考核環節,確保考核結果客觀公正;最后強化結果運用,明確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評價、政績考核、審計問責等重要參考,還將根據各地耕地保護目標的完成情況,實施經濟獎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文子玉)
- 2023-07-12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通報十起加重基層負擔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問題
- 2023-07-12甘肅堅持邊巡邊改立行立改 以高質量巡視護航鄉村振興
- 2023-07-12《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概論》出版發行
- 2023-07-07扎實開展教育整頓丨賡續紅色血脈 激發奮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