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糧”就必須說到“食”。這兩個字經常連起來用,但其實是有區別的:一是,“糧”為原糧,即小麥、大米等等;“食”為飯食,如饅頭、米飯等等。二是,旅途中吃的叫“糧”,是所謂“行道曰糧”;在家里吃的叫“食”,是所謂“止居曰食”。
過去交通不方便,山里人走個路遠一些的親戚家,有時得七八個小時,帶在半路上吃的饅頭就叫做“干糧”。莊子《逍遙游》所謂“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意思也一樣:去百里以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時間來舂米準備干糧;去千里以外的人,要聚積三個月的干糧。
《說文解字》:“糧,谷食也。”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許云谷食,則兼居者行者言。糧本是統名,故不為分析也。”今之言糧者,猶言糧食也。
人不是為了吃而活著,但活著必須吃;說糧食重要,這是最樸素的道理。人吃飯得有飯碗,但碗里得有東西;飯碗的重要性,決定了糧食的重要性。在家的時候,我們說“家有余糧,心里不慌”;出門的時候,我們說“人馬未到,糧草先行”。任何時候,我們都要說:“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
現在的孩子,特別是城里的孩子,能認識幾種糧食呢?認識大米,能認識長在地里的稻子嗎;認識麥子,能認識長在地里的小麥嗎?知道正在揚花的是稻子,能知道浸在水里的秧苗就是將來的稻子嗎;知道如浪翻滾的是小麥,能知道頂雪而生的青苗就是將來的小麥嗎?
現在的飯桌上,特別是城里的飯桌上,吃主食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但有多少人知道,喂肥一頭豬得多少糧食,裝滿一籃子雞蛋得多少糧食。再豐盛的筵席,也得有主食;再豐盛的副食,也不能代替主食。
糧食的重要性,決定了土地的重要性,決定了農業的重要性,也決定了農民的重要性。(尚之)
- 2022-09-26歷史文化源流 |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 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 2022-09-26兮:如果把《詩經》中的那些“兮”字去掉,那就氣質全無了
- 2022-09-19慌:心浮氣躁,難免慌慌張張;心靜神凝,才能不慌不忙
- 2022-09-13飛:如果你曾經仰望過天空,你一定想象過飛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