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借”字,百分之八十的人馬上會想到借錢。可見,借這種行為的特殊性。
借錢,可以說是人生中最無奈的事了:一方面,你向別人借錢時,你會覺得張口比什么都難;另一方面,別人向你借錢時,你會覺得拒絕比什么都難。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借”的第一義是“暫時使用別人的物品或金錢”。“暫時”兩個字很清楚地劃定了“借”的邊界:借不是騙,雖然騙常常是以借的名義;借不是要,雖然要常常是以借的名義。
借錢的人,首先亮出來的是信用:一是借錢的理由足夠充分,如果理由是編造的,就可能是騙;二是還錢的承諾足夠堅定,如果含糊其詞,就可能是要。因為發生在熟人或朋友之間,所以很容易達成“共識”:他相信你會借給他,你相信他會還給你。
最后的情況往往是,向人借錢者占據了制高點,可攻可守;借錢給人者被迫進入了死胡同,進退兩難。所以,因為借錢,本來是熟人卻變成了路人,本來是朋友卻變成了仇人。
借就是借,但在“借”字面前,錢和其他物品卻顯得很不一樣;錢就是錢,但在“錢”字面前,借和其他行為卻可能混為一談。誰沒借過別人錢呢,所以,這樣的心態應該是一致的:急用錢的時候,向人借錢,仍不失為一種最佳選擇;渡過難關之后,記著還錢,是最起碼的道德要求。
《說文解字》:“借,假也。”“六書”之中,有一種就叫做“假借”。許慎《說文解字敘》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所謂假借字,就是一借不還。而本來的那個意思,卻要另造一個新字來表達。比如“四”,本來是“鼻涕”的意思,當假借為數目字“四”以后,為了表示“鼻涕”的意思,就另造了一個“泗”字。
“四”字永遠都無法抹去“假借字”的標簽。這個標簽,就等于上了誠信“黑名單”。 (尚之)
- 2022-08-03說:說話,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流方式
- 2022-08-01八:喜歡擺“八字步”,并不是一個好習慣
- 2022-07-27蒿:“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中的“蒿”就是大名鼎鼎的青蒿
- 2022-07-25假:假可以亂真,是因為假的太像真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