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濟(南)鄭(州)高鐵正式開始聯調聯試。圖為綜合檢測列車行駛在濟鄭高鐵濮陽至鄭州段區段。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2022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把握新的時代方位,觀大勢、謀全局、明方向,回顧新時代黨和人民奮進歷程,首次鮮明提出“五個必由之路”的重大論斷,闡述我國發展仍具有的戰略性的“五個有利條件”,深刻揭示了新時代我們為什么成功、未來我們怎樣繼續成功的中國密碼。
“必由之路”,就是勝利之路;“有利條件”,就是發展優勢。科學的思想理論,總能夠指引人們廓清思想迷霧、認清光明前途,具有改變歷史的思想偉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十個明確”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進行了系統概括。
思想之光點亮復興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022年1月11日,北京西郊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的“開年第一課”。
“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習近平總書記以宏闊的歷史視野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用以指導實踐。
理論的先進是最大的先進性,理論的主動是最大的主動性。
2015年2月14日一早,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正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瞻仰黨的七大會址。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極大地加速中國革命勝利的進程”。
置身當年會場,傾聽歷史啟迪,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觸:“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于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為人間帶回真理的火種,但它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啟了真理之書的扉頁。回望百年,中國共產黨“頂”馬克思主義之“天”、“立”中國國情之“地”,以生生不息的真理火種、與時俱進的創新理論,帶領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莊嚴地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體現了黨在政治上理論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
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鄭重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實現了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會共同意愿。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偉大時代中應運而生,是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引領時代之變的科學理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性質和宗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么主義”,廓清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上的迷霧,彰顯了我們黨清醒的歷史自覺和堅定的政治自信;“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深化了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規律性認識;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邁入更高境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了現代化的全新選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了建設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現出巨大的真理偉力和實踐偉力,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不停滯。
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用“十個明確”進一步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作了系統概括,指出“這些戰略思想和創新理念,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深化和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
既立足現實的中國,又植根歷史的中國,更指引未來的中國。在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關鍵跨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如同火炬,指引、照耀著民族復興的壯闊航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實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新躍升
沐浴著春天的陽光,開通不久的贛深高速鐵路上,一列列火車飛馳而過;“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貴州、寧夏、甘肅等西部地區將構建數字時代“經濟新版圖”;全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首次迎來細嘴鷗這群“新客人”,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今日中國,無數時代風景線,勾勒出民族復興的壯美圖景,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習近平總書記說。
2021年3月22日傍晚,武夷山九曲溪畔,正在福建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朱熹園。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園內墻上,朱熹民本思想的經典論述,讓習近平總書記駐足凝視。
“我到山東考察時專門去看了孔府孔廟,到武夷山也專門來看一看朱熹。”品讀傳承千年的文化精粹,習近平總書記意味深長地說,“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以深厚的歷史自覺和強烈的文化自覺,從五千年璀璨文明中汲取理論創新的精神滋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進行深邃思考。
從創造性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到鮮明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再到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和本質規律,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新階段——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載入黨章。“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寫入憲法。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得到有力保證,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全黨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致,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
中國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14.4萬億元,中華民族完成了徹底擺脫貧困的奇跡一躍,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詩經》中“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千古吟唱,在社會主義中國超越夢想、成為現實。
成功舉辦冬奧會、進博會等大型國際盛會,與147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承諾以全球最短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跨越,“中國之治”展現出令世界驚嘆的能力和效率。
仰望星空,嫦娥“奔月”、北斗組網、天問“落火”、羲和“探日”,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俯瞰大地,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成為亮麗的國家名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時代課題,進一步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圖景
山西省汾西縣僧念鎮段村村民蔡文明,2022年春節前夕迎來了前來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
餐桌上是香噴噴的紅燒肉、酥肉、丸子,鍋里正燉著熱氣騰騰的羊肉……向習近平總書記說起脫貧后的變化,蔡文明感嘆:“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都是托共產黨的福、托總書記的福。”
“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一年比一年過得好。”習近平總書記說。
從擺脫貧困,到全面小康,再到邁向共同富裕,共產黨人為民初心恒久不變,中國現代化之路充滿希望。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但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
基于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對我國國情的科學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推進的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進一步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圖景。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我國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超114萬億元,占全球經濟比重預計超過18%,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5%左右;人均GDP突破8萬元,超過世界人均GDP水平。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近1億人全部脫貧,2021年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0.8%;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1%,快于人均GDP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義務教育入學率接近100%;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
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2021年,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17個,總流通72898萬人次;文化館3317個。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逾11.9萬億元。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國土綠化行動大規模開展,我國森林覆蓋率已達23.04%,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連續多年保持“雙增長”。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空氣更清新,水質更清潔,山川更清麗。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不斷貢獻智慧力量、展現大國擔當。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0億劑新冠疫苗;每年從國外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一帶一路”建設8年來,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10萬億美元。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指導實踐、推動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真理力量和獨特思想魅力。一個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古老文明闊步邁向現代化,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大時代課題,指引開辟了管黨治黨、興黨強黨的新境界
“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偉大實踐,開辟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實踐,精辟概括對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規律性認識。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領導社會革命的黨,更是一個勇于進行自我革命的黨。從革命戰爭年代起,我們就把黨的建設作為一項偉大工程來推進。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對我們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新要求。
非凡之事業,非凡之擔當。
“打鐵還需自身硬。”2012年11月15日,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中外記者見面,話語樸實卻字字千鈞,“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言出必行。從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到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從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改進作風到構建行之有效的權力監督制約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從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到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從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從嚴格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到著力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發揮,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夜,在延安的窯洞里,面對黃炎培提出的“歷史周期率之問”,毛澤東同志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那就是“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提到“窯洞對”,神情堅定、話語鏗鏘——“經過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
“兩個答案”目標一致、內在統一,跨越了一個政黨從弱小到強大、從九死一生到蓬勃興盛的漫漫歲月長河。從探尋黨和人民的關系,到將目光同時放到黨的自身、反求諸己,一脈相承的,是走好“趕考”之路的清醒堅定,是走得再遠都不會忘記的初心使命和歷史自信。
使命催人奮發。距離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還有13年;距離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有28年。
思想引領前行。繼續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必須毫不動搖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主心骨、定盤星,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指導我們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相關新聞
- 2022-03-17習近平同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當選總統謝爾達爾·別爾德穆哈梅多夫通電話
- 2022-03-14深度關注 | 兩個奧運 同樣精彩
- 2022-03-14廣安觀潮 | 依靠斗爭贏得未來
- 2022-03-14扣好廉潔從政第一粒扣子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