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代表團成員在延慶冬奧村展示自己書寫的春聯。新華社發(鄭偉博 攝)
北京2022年冬奧會多項賽程已接近尾聲,隨著閉幕日進入倒計時,不少運動員也結束了自己的冬奧之旅,踏上了歸程。
短短十數天,各國運動員紛紛在社交網站上分享他們的有趣體驗,真實記錄對北京冬奧會的喜愛和不舍。透過這扇窗口,全世界看到了北京冬奧會對各項細節的精心準備,也讓人從中領略到中國敞開懷抱和世界“一起向未來”的溫暖和真誠。
“以后如果有機會,我一定還要再來中國”
“賓至如歸”,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賽事組織和服務保障的努力方向,也是各國運動員在冬奧村的切身體會。
2月15日,回到美國的單板滑雪運動員特莎·莫德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長文,回顧自己的冬奧會之旅。“我花了幾天時間來回顧自己在奧運會上的經歷。我非常感謝能獲得(參加冬奧會的)難得機會。”
莫德在文中稱,她認為自己的表現沒有達到期望,但會更加努力。“當我們來到中國時,我感受到很多人的愛和歡迎,我迫不及待想再次回去。我非常喜歡這里的人、食物和文化。謝謝你們的支持!”此前,莫德在開幕式后發布視頻,回憶志愿者對她大喊“歡迎來到中國”,讓她受到眾多網友關注。
與莫德有同樣感受的,還有來自俄羅斯奧委會隊的亞歷山大·博利舒諾夫,他在北京冬奧會越野滑雪項目上奪得兩枚金牌和一枚銀牌,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他說:“我愛中國!這里最棒了!以后如果有機會,我一定還要再來這里。”俄羅斯滑雪聯盟主席埃琳娜·瓦萊巴接受采訪時稱,博利舒諾夫已將中國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
美國單板滑雪運動員肖恩·懷特日前發布視頻,分享自己在冬奧村的時光,視頻中他表示“真希望還能再待一天”。這位35歲的傳奇名將此前曾透露非常喜愛冬奧村的美食,并且已經開始計劃退役后有機會回到中國,他笑稱“當然不是參加奧運會,而是來游玩”。
“離開北京前,我必須再說一次謝謝”
2月15日,29歲的單板滑雪運動員珍妮絲·斯皮泰里返回馬耳他后分享了一則中國媒體為其制作的視頻,并以中文自稱“豆包姐”。她表示對中國最大的印象就是人們都很友好,“每次你走進餐廳,他們都會揮手向你問候,每個人看起來都很熱情。”“這些志愿者也值得一塊獎牌。”
北京冬奧村開村以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賽運動員對貼心周到的服務、舒適健全的設施不吝贊美之詞。這讓冬奧組委特聘專家拉茲羅·瓦伊達倍感欣慰,“這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冬奧組委各部門之間的對接非常高效,確保為運動員提供高水平服務。”
瓦伊達表示,站在運動員的角度考慮問題,是北京冬奧會做好服務工作的根本出發點。他以冬奧村中的食物為例,“飲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次冬奧村為各國運動員提供的餐品,既要展現中國文化,也要保證運動員的營養供給,我們在這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本屆冬奧會的醫護團隊也以專業、高效的醫療服務受到各國運動員好評。2月11日,美國高山滑雪運動員尼娜·奧布萊恩發文告別北京,此前在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轉項目比賽中,奧布萊恩不慎摔倒在地,醫護人員僅1分鐘就趕到她身邊救治,隨后她被送至北醫三院延慶醫院進行手術。奧布萊恩說:“離開北京前,我必須再說一次謝謝。”“感謝所有照顧我的人,尤其是那些在終點沖向我的人,還有延慶的醫生和護士們。”
短短十余天的賽程中,運動員們收獲的不僅有榮譽,還有珍貴的友誼。德國單板滑雪女子運動員萊拉尼·埃特爾2月13日戴著與中國志愿者交換的帽子啟程回國,并在社交平臺分享了機場候機視頻,稱“我們一切都好,非常開心”。就在2天前,埃特爾曬出她與志愿者互換帽子的合影,配文“我和冬奧村一位可愛的志愿者交換了帽子”,她還將賬號頭像換成了頭戴這頂白色羊毛帽的照片。
“北京冬奧會受到積極評價,對北京和中國的形象及全球認可度帶來了正向影響”
北京冬奧會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的一個窗口,從中各國民眾看到了精彩紛呈的高水平競技和其樂融融的文化交流,籌辦者的用心和努力贏得了全世界的贊賞。
據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OBS)首席執行官埃克薩科斯介紹,北京冬奧會是迄今為止收視率最高的一屆冬奧會,在全球社交媒體上已吸引超20億人次的關注。
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認為,北京冬奧會受到各國民眾歡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冬奧會施行了嚴格的防疫政策。其次,熱情周到的生活保障讓運動員們能夠集中精力,將最好的狀態呈現在世界面前。最后,攝像系統、5G技術等強大的科技元素讓世界各地的冰雪健兒能夠盡情享受這場冰雪體育盛事。
“世界各國運動員在社交媒體上發聲,講述和拍攝小故事小視頻,使得上述特點得到了更快速更廣泛的傳播,也更容易被各國民眾接受。社交媒體、自媒體的使用,助推北京冬奧會受到各國民眾歡迎。”王雪莉表示。
北京冬奧會受到的積極評價,對北京和中國的形象及全球認可度帶來了正向影響。王雪莉分析,一方面,它建立了踐諾守信、擔當負責的形象;另一方面,體現了合作共贏的價值主張。作為超越國界的溝通工具,在共同規則下,冬奧會展現出了更容易被其他國家和地區理解和認可的中國形象。
對于在華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來說,親歷北京冬奧會則是一種別樣的體驗。來自俄羅斯的茱莉亞多年來在北京從事外教工作,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她一直密切關注俄羅斯奧委會隊的表現。“看到來自我們國家的運動員稱贊北京冬奧會的場館和團隊,與我的中國朋友一樣,我也感到非常高興。”
回憶起觀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場景,巴基斯坦籍留學生納蒙十分激動:“看到巴基斯坦代表團高舉我們國家的旗幟進場時,我全身熱血沸騰。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讓我覺得非常驕傲,這種熱情只有在我們‘鐵哥們’的國家——中國才能感受到!”
一流的比賽場地、先進的科技加持、精彩的賽事角逐、暖心的賽事服務……作為第一個在疫情影響下如期召開的全球體育盛會,北京冬奧會的順利舉辦,證明團結、拼搏、溫情、和諧的冬奧盛會,正是全人類共同期盼的圖景,也是“更團結”的現實寫照。( 本報記者 李文峰 )
相關新聞
- 2022-02-17在黨的二十大代表選舉中進一步提高黨內民主質量和實效
- 2022-02-17綠色辦奧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
- 2022-02-17中國冰雪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結合
- 2022-02-17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