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這段話,出自馬克思的高中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17歲的馬克思堅定地選擇了“為人類而工作”,選擇了一條追求真理之路。
如何追求真理?馬克思并沒有像空想社會主義者那樣將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寄托于烏托邦,而是堅持“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深入考察人類歷史規律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共產主義信仰的建立打下深厚理論基礎,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最終完成了追求真理、為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而斗爭的畢生使命。
面對19世紀德國紛繁復雜的思想流派,馬克思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進行理論選擇。1841年,在完成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時,馬克思的哲學思想雖然仍受黑格爾影響,但他已經對這種哲學產生懷疑,在一些問題上超越了青年黑格爾派的觀點。在《萊茵報》工作期間,面對“物質利益的難題”,他開始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轉變。1845年,馬克思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識形態》,確立了“唯物史觀”。1848年,《共產黨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明了共產主義運動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這一真理,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注重批判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勇于同各種錯誤思潮作斗爭,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理論探索與建構過程中始終注意的問題。1880年出版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提出:“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一方面必須有德國的辯證法,同樣也必須有英國和法國的發達的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不僅根植于英、法、德的經濟、政治和哲學理論,更批判繼承了全人類的優秀思想成果,科學總結了國際工人運動的實踐經驗。同時,他們還堅決同向資產階級妥協的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拉薩爾主義等各種機會主義作斗爭,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引向革命軌道。
一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為追求人類解放的無產階級提供了精神指引和科學指導,為中國共產黨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崛起與奮進、光榮與夢想提供了堅實理論基礎。
近代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險,為了救亡圖存,青年毛澤東立志“研究一個拔本塞源的方法”。他曾經“崇拜康有為和梁啟超”,也曾經閱覽同盟會的《民立報》。通過接觸《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毛澤東最終選擇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提出“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寫在旗幟上,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包含著深刻道理: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共產黨人如果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新時代新征程,黨員干部確立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關鍵是要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
堅持固本培元。共產黨人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我們敢想、敢說、敢做、敢為的理論基礎是馬列主義”。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使理論認同轉化為信念信仰,就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問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保證真懂真信真堅定。
堅持追求真理。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始終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堅定,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只有中國化時代化才能在中國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并成功指導實踐。馬克思恩格斯反復強調,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對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因此,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勇于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徐若菲)
相關新聞
- 2022-01-17《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 2022-01-17推進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
- 2022-01-17紀檢監察機關開展專項監督 確保春運安全平穩有序
- 2022-01-17全國紀檢監察案件審理骨干人才庫建成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