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3日,中歐班列(義新歐)義烏平臺首趟“義新歐”中老鐵路(義烏—萬象)國際貨運列車從鐵路浙江義烏西站發車,最終抵達老撾首都萬象。新華社發(胡肖飛 攝)
“首發!”12月13日,中歐班列(義新歐)義烏平臺首趟“義新歐”中老鐵路(義烏—萬象)國際貨運列車發車,滿載70個標箱鉀肥、小家電、機械配件和紡織用品等貨物的列車在義烏西站始發,經云南昆明市、玉溪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從磨憨口岸出境,最終抵達老撾首都萬象。中老鐵路(義烏—萬象)國際貨運列車是中老鐵路開通后首批開行的國際鐵路貨運列車,將進一步縮短浙江等中國東南沿海省市與老撾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貨運時長。
作為全國縣級市開行中歐班列數量最多的城市,截至今年11月底,義烏已累計開行中歐班列3305列,輻射50個國家和地區。一個個集裝箱滿載貨品將義烏小商品運往世界各地,義烏為何能成為“世界超市”?面對海內外如此巨大的需求,義烏如何在供應鏈大考中開新局?記者采訪了浙江省委黨校經濟教研部主任、教授王祖強和經濟教研部副教授楊志文。
義烏外貿在疫情沖擊下逆勢上揚,塑料制品、電氣設備等五類商品銷量最高,成為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記者:當前,義烏外貿情況如何?從貿易開展情況看,義烏銷量最高的商品類型主要有哪些?主要是賣往了哪里?
王祖強:當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許多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經營壓力增大、困難增多。義烏認真貫徹黨中央“六穩”“六保”決策部署,積極應對疫情沖擊,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實現了外貿企穩回暖。
今年1至11月,義烏市進出口總值3562.1億元,同比增長24.5%。從出口種類看,2021年1至9月,出口排名前五的商品分別為紡織服飾、塑料制品、電氣設備、玩具及運動用品、鋼鐵制品。應對新冠疫情,義烏企業加大口罩、消毒液等防疫商品生產和銷售,2020年防疫物資相關編碼項下出口146.87億元,同比增長47.84%。
義烏外貿逆勢上揚是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5.39萬億元,同比增長22%。從數據上看,今年前11月的進出口總值已超過去年的32.16萬億元水平,再創歷史新高。上半年我國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4.6%和12%,創同期新高。我國的貿易伙伴遍布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天進出口貿易額超150億美元。
記者:義烏在國際產業鏈、價值鏈中處于什么位置?
王祖強:目前,以義烏小商品市場為紐帶,已形成一個連通全球的龐大分工協作網絡。與許多大型跨國公司所構建的相對封閉、強中心化的全球性價值鏈分工協作體系不同,義烏所構建的這個跨區域分工協作網絡是一個高度開放、弱中心化的全球性價值鏈共贏共生系統。來自全球的客商均能借助義烏小商品市場的交易情景建立商務聯系,其他交易環節則通過自身所在地的商貿體系完成。
以義烏小商品市場為紐帶所構建的跨區域分工協作網絡,為全球關聯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了一個高效率、低成本、國際化、共享型的展銷大平臺。一方面,原本無力自建出口渠道、參與國際分工的中小微企業只要對接義烏,就能接軌世界市場或進入中國市場;另一方面,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走向世界,為進口國家和地區民眾提供與其收入水平相適應的高性價比商品,從而使國內外數量龐大的市場主體及其背后所關聯的千萬家庭分享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改革開放的紅利。義烏也因此成為一個可供全球共享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多向交流大平臺。
義烏市場大體形成了“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發展格局,其構建的供應鏈網絡具有分布式特征,從而提升了整個供應鏈網絡的穩定性
記者:與其他類型商品相比,小商品供應鏈管理有何不同?面對海內外如此巨大的需求,義烏的供應鏈如何應對大考?
王祖強:小商品具有單價不高但種類豐富且更新快等特點,單筆交易金額不高但交易對象眾多且交易次數頻繁、中介環節較多。境外采購商大都通過義烏市場進行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采購。為降低貨運成本,出口至同一目的港的多個采購商,常采用拼柜組柜方式進行運輸,一個集裝箱往往裝有來自不同出口主體的數十種乃至數百種商品。這使得出口海關監管的任務較為繁重。同時,參與交易過程的主體較多,包括市場經營戶、境外采購商、外貿公司、貨運代理公司、報關行、倉儲物流公司等;且主體成分復雜多元,既有境內個體工商戶、境外自然人,也有外商獨資企業、外商投資合伙企業、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等。這些都對小商品供應鏈管理提出了較高要求。
目前,義烏市場大體形成了“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發展格局,即由市場經營戶提供樣品,委托全國各地的生產企業加工制造,再由義烏市場經營戶進行銷售。這使義烏小商品市場與全國各地相關聯的特色產業集群之間建立了緊密的協作關系,義烏的商脈網絡、物流網絡、信息網絡、資金網絡等優勢與各產業集群的資源要素、專業化生產等優勢有機結合,互促共進。
義烏所構建的供應鏈網絡具有分布式特征,單個市場經營戶往往通過總經銷、總代理等方式與多家供貨商保持業務往來,既有規模較大、供應穩定的大中型生產企業,也有靈活機動、應變能力強的小微型生產企業,且各家生產企業遍布全國,從而增強了抵御地區性突發事件給供應鏈帶來沖擊和影響的能力,提升了整個供應鏈網絡的穩定性。
義烏市場已形成覆蓋全國28個省份287家二級市場的全方位、立體式、多層級的蛛網式市場網絡;國內物流通達全國1500多個縣級以上城市,是全國最大的零擔貨物配載中心,成為浙江省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電商物流通道;國際物流輻射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構建起了連通全球700多個城市的國際貨運物流網絡。在全國乃至全球小商品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通道作用,同時也形成了對上游和下游的渠道控制力。
針對小商品貿易特點,義烏在全國首創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通過“交易環節內貿化、物流環節外貿化”的流程轉換,使廣大中小微企業能夠依托境內市場集聚區,以內貿的形式開展外貿。從而為不具備國際貿易知識和技能、無力自建外貿營銷渠道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了低門檻、低成本、便利化、共享型的貿易通道,滿足了小規模貿易主體之間小批量高頻次的交易需求。
記者:針對國際航空、公路、港口等物流通道受阻,義烏是如何應對貨運挑戰,推動商品“走出去”的?
王祖強: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海運價格暴漲導致不少歐美國家一度商品短缺,經歷“汽油荒”“禮品荒”甚至“薯片荒”。與海運、空運相比,鐵路具有很強的可靠性,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歐陸路運輸系統發展突飛猛進,布局愈加完善,為加深亞歐大陸各地區之間的全方位聯系發揮了更大作用。
面對物流通道受阻的現實情況,浙江舉全省之力謀劃推進“義新歐”、“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積極布局“一帶一路”境外站、合作區。全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出口占全國15.4%,其中義烏占全國近1/40。實現鐵路口岸、航空口岸雙開放。陸上開辟“義新歐”,目前班列輻射歐亞大陸50個國家和地區,到達境外站點101個,實現絲路沿線主要貿易國家與地區的全覆蓋。同時,積極推動海上通道建設,貫通“義甬舟”。開通大阪、澳門、馬尼拉等航線,與杭州、鄭州、廣州等樞紐機場合作,形成“直達航線+合作航線”的航空貨運新通道。境外共建“樞紐站”,以市場化合作方式在阿聯酋、埃塞俄比亞、盧旺達、德國等國建設數字貿易樞紐和一批海外倉項目,成為國內外商品“走出去”“引進來”的海外節點。
義烏正從小商品向大制造跨越,構建商貿業與制造業聯動格局
記者:一個個集裝箱滿載貨品將義烏小商品運往世界各地,義烏為何能成為“世界超市”?
王祖強:對于我國廣大中小微企業而言,在獲取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上均存在諸多困難。為了獲得規模經濟效應,企業需要將有限的資源要素投入到某一種產品的生產或其中的某一環節,這就難以獲得生產多種產品的范圍經濟效應;如果企業生產多種產品以期獲得范圍經濟效應,其有限的資源要素就只能被分散利用,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應。義烏小商品市場在商品種類、配套服務、交易對手等方面所具有的范圍經濟效應,為破解上述難題提供了一條途徑。
在義烏小商品市場內,由專業化的批發商來溝通供給與需求,且一個批發商可為眾多上游生產企業和下游采購商服務。由此,盡管生產同種產品的眾多中小微企業在經營上相對獨立、空間上相對分散,但它們共同借助義烏小商品市場進行銷售,形成了遠超單體企業的大規模供給能力,從而獲得供給和銷售上的外部規模效應,供銷成本被分攤,平均交易成本明顯下降,形成了極具競爭優勢的批發價格。盡管單個中小微企業生產的產品相對單一甚至只能專注于某一個生產環節,但義烏小商品市場集聚了大量同類企業生產的不同規格的同類產品,采購商可以在一系列產品中進行自由選擇,因而從市場整體角度看,獲得了一種超越單個企業資源要素能力限制的范圍經濟效應。義烏小商品市場以銷售的范圍經濟效應,破解了中小微企業生產的范圍不經濟難題。
借助義烏小商品市場這一集中式交易平臺,廣大中小微企業實現了規模經濟效應與范圍經濟效應的協同。這兩大效應的協同不僅適用于與義烏小商品市場相關聯的生產企業、批發商,也適用于相關聯的配套服務企業。正是由于義烏小商品市場所帶來的大規模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才使得單個關聯配套服務企業在不斷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行業整體上能夠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且單位成本趨于下降,在全球小商品貿易流通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記者:義烏的“貿工聯動”模式競爭力何在?在疫情背景下如何適應市場變化,助推升級轉型?
楊志文:義烏小商品市場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孤立地建設和發展市場。義烏自1993年起實施“引商轉工”“以商促工”“貿工聯動”戰略,適時引導商業資本向工業領域擴展,大力發展優勢明顯、與市場關聯度高的產業。通過分享全國性銷售網絡和地域專業化生產兩種集聚效應,推進工業規模擴張和產業升級,構建起了與小商品市場緊密聯動的工業體系。從而形成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業、大集群,小產業、大市場”的格局,市場帶動工業、工業支撐市場,兩者雙向互動、相互依存、共同繁榮,使義烏從小商品集散地向全國乃至全球小商品貿易流通中心、生產制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等方向發展。
近年來,義烏持續深入實施“貿工聯動”戰略,推動從小商品向大制造轉變。促進小商品制造向個性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從價格競爭轉向質量、技術、品牌、標準等綜合性競爭。推動義烏從小商品向大制造跨越,構建商貿業與制造業更加緊密聯動、互促共進的發展格局。
記者: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構建“雙循環”的過程中,義烏模式有何啟示?
王祖強: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義烏模式表明,各地要充分挖掘發揮自身優勢,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做出積極貢獻。
找出并破解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堵點,讓其更加順利地實現循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物流阻塞,加之美國不斷挑起經貿、科技等領域摩擦,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造成了嚴重破壞。必須系統性梳理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市場流通堵點、要素流動堵點、產業鏈供應鏈堵點等,多措并舉進行破解。
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我們要構建的是一個開源式而非封閉式大循環系統,國內大循環不是關起門的封閉大循環,而是敞開大門、積極吸納外資外企外商等外部力量參與其中的開放大循環。要為國內和國際商貿流通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務,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薛鵬 韓亞棟)
相關新聞
- 2021-12-16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習近平
- 2021-12-16習近平: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 2021-12-14聚焦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對話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慶松
- 2021-12-14精準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 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