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結束,全場共同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如何理解“歷史主動精神”?在百年黨史中,歷史主動精神是否有規律可循?新征程上如何發揚好歷史主動精神?記者采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董振華、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侯衍社。
“歷史主動精神”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精神品格的重要內容
記者:什么是“歷史主動精神”?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歷史主動精神”?
董振華:歷史主動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贏得偉大斗爭、開創偉大事業的重要法寶。
根據唯物史觀,“歷史主動精神”即作為歷史主體的人充分發揮自覺能動性,在深刻把握歷史規律的基礎上,立足于所處的歷史方位,順應歷史發展大勢,自覺定位歷史責任,自主謀劃歷史宏圖,主動擔當自己的歷史使命,掌握歷史主動、勇于開辟未來的精神品質。作為歷史主體的人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前進。
侯衍社:“歷史主動精神”是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中出現的一個重要概念,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自覺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在認識和把握歷史規律基礎上自覺能動地改造社會歷史的精神狀態。“歷史主動精神”體現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精神品格的重要內容。
它主要包含五方面具體內涵:一是尊重歷史規律的科學精神。只有尊重社會歷史內在的客觀規律,人們才能在此基礎上能動把握社會歷史發展大勢,贏得改造社會的主動權。二是尊重人民的主體精神。一個政黨只有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才能贏得群眾,充分調動和發揮群眾創造歷史的主體作用。三是清醒自覺的主動精神。一個政黨只有認清歷史規律,把握歷史大勢,正確處理好與群眾的關系,才可能制定正確的理論、路線和方略,以清醒自覺的主動狀態推動工作開展和事業發展。四是未雨綢繆的預見精神。中國共產黨能夠自覺以科學歷史觀為指導,因而能夠未雨綢繆,富有前瞻性地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和方針政策。五是勇毅前行的擔當精神。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不僅表現在能夠科學認識世界,更表現在能夠以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勇氣砥礪前進。
“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三者各有重點又相互補充,形成有機整體
記者: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中提到“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這三者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董振華:“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本質上是相輔相成、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
“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是形成巨大的政治勇氣、具備強烈的責任擔當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才能樹立起崇高的歷史使命感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從而具有“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
“巨大的政治勇氣”是敢于直面問題、敢于斗爭、敢破敢立的精神狀態。巨大的政治勇氣來自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根植于志存高遠的偉大崇高理想,由此生發出強烈的責任擔當,以無私之小我成就偉大之大我。
“強烈的責任擔當”就是為國為民、勇擔使命、躬身實干的思想境界和實踐精神,積極作為,敢于實踐。這是“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和“巨大的政治勇氣”的必然體現。
侯衍社:三者各有重點,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形成了一個有機統一整體,充分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具有的成熟理論修養、堅定政治品格、強烈使命擔當等優秀品格,充分說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是引領中國人民劈波斬浪奮勇前行的定海神針。
黨史上一系列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主動精神
記者:回望黨的百年奮斗,歷史主動精神是否有規律可循?在哪些事件和決策中,歷史主動精神體現得尤為明顯?
侯衍社:在百年黨史中,歷史主動精神是有規律可循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只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自覺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就能夠主動抓住歷史變革的機遇,積極促進社會進步,這就是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的基本規律。
回顧百年黨史,一系列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主動精神,極大推進了中國歷史的進步。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順應了十月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興起的世界大勢,充分體現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歷史主動精神。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救亡強烈愿望的大勢出發,積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并團結帶領人民最終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社會主義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出現了“東風壓倒西風”的喜人氣象,新中國乘此東風建立起來并穩穩站住了腳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世界經濟科技快速發展,我國同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拉大,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將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拉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大幕。
董振華:歷史主動精神的發揚不能脫離歷史發展的規律,只有遵循和運用好客觀規律才能掌握歷史主動。要正確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必須把握好社會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而要把握好社會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則必須要準確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兩個大局”,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記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歷史主動精神體現在哪些方面?
董振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始終掌握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在關系中華民族命運和前途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每一個重大關頭,做出了正確的抉擇。
根據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階段性特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科學判斷,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遵循歷史規律、順應歷史大勢,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緊緊抓住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大勢,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為建設美好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侯衍社:理論自覺是行動自覺的前提,理論自信是實踐主動的基礎。隨著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日臻成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籌帷幄,系統把握“兩個大局”,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決策上充分發揚了歷史主動精神。
比如,以強烈歷史使命感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使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大力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人民軍隊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人民軍隊堅決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以頑強斗爭精神和實際行動捍衛了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胸懷天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正確觀察歷史、知古鑒今、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提供了科學指導和基本遵循
記者:歷史主動精神如何體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中?
董振華:習近平總書記歷來強調學習歷史、掌握歷史主動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創造性運用,為正確觀察歷史、知古鑒今、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提供了科學指導和基本遵循。
“兩個大局”的提出就是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的生動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既是對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輝煌歷史的深刻總結,也是面向未來砥礪前行的政治宣示,要求廣大干部心懷“國之大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侯衍社: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概括和闡述,是《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一個突出亮點,也是一個重大貢獻。《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一是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二是科學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三是科學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重大時代課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和引領性,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主動精神。
繼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是順利完成新時代歷史使命的需要,也是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需要,更是更好踐行初心使命的需要
記者: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繼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如何發揚?
董振華: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新的趕考之路道阻且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織影響,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極為繁重艱巨。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繼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始終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奮力實現既定目標,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要系統把握和自覺運用唯物史觀,主動遵循歷史客觀規律。唯物史觀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只有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才能掌握歷史主動,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要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一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史,就是一部黨帶領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不斷造福人民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歷史。縱觀百年黨史歷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不斷發展壯大,能在數次瀕臨絕境中突出重圍,是因為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時刻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就能夠把握歷史主動。
侯衍社:繼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是順利完成新時代歷史使命的需要,也是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需要,更是更好踐行初心使命的需要。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風險和挑戰,必須繼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保持戰略定力,掌握主動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繼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學深悟透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激發廣大人民參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發揮人民群眾主體力量的作用;三是堅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在歷史智慧的學習運用中提升歷史自覺、把握歷史主動。(本報記者 沈東方 )
相關新聞
- 2021-11-16甘肅省紀委監委召開機關干部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 2021-11-16進博會溢出效應不斷顯現
- 2021-11-16監督護航電力供應
- 2021-11-16一以貫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紀檢監察干部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