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現場,“汽車機器人”Apollo成為人氣展品。 本報記者 侯顆 攝

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智能縫紉機及服裝智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本報記者 黃秋霞 攝
9月26日至28日,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科技互聯網行業再次碰撞出智慧火花。
每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都是一大看點。今年也不例外,本屆博覽會聚焦前沿技術動態,展示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以及各領域各行業數字化改革的最新應用成果,吸引了300余家中外企業參展。記者前往博覽會現場,打卡改變未來生活的前沿科技。
智能物流無人車“小蠻驢”已落地全國22個省份
方形線條、自動鷗翼門、全玻璃車頂與外部傳感器融為一體,在百度展區,一款極具未來科技感的“汽車機器人”Apollo,成為此次博覽會上人氣最高的展品之一。走近細看,車內并未設置傳統的方向盤、踏板,取而代之的是超大曲面屏、智能控制臺、變光玻璃、零重力座椅等智能化配置。
“這款汽車機器人顛覆了傳統汽車設計理念,是一款代表未來汽車形態的全新概念產品。最重要的是,它具備L5級自動駕駛能力及語音、人臉識別等多模交互能力,能夠分析用戶潛在需求,主動提供服務。通過自我學習和不斷升級,服務各種場景。”百度展區現場的工作人員周麗告訴記者。
值得關注的是,該款汽車的自動駕駛引擎研發還對智能汽車研發模式帶來變革,其中最大的創新在于通過以仿真為基礎的DevOps工具鏈解除研發階段軟件與硬件的強綁定。據了解,以往車企在進行軟件開發時,通常需要結合車輛硬件做調試,受制于軟硬件的高度耦合,迭代周期較長,研發效率不高。如今通過云仿真平臺定義研發場景,同時借助DevOps工具鏈解耦實車軟硬件,可實現日行百萬公里的高保真仿真測試,大大提升自動駕駛算法的研發效率,幫助車企極大縮短自動駕駛的研發周期。
記者注意到,本次展會上,不少科技企業紛紛展示出在智能駕駛方向上的成果。除了百度的Apollo自動駕駛汽車外,華為的賽力斯SF5、阿里“小蠻驢”等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在阿里巴巴展區,智能物流無人車——“小蠻驢”,集成了阿里達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大腦應急反應速度達到人類的7倍,可實現窄路會車緊急制動、人臉識別智能定位等功能,主要服務于快遞、外賣、生鮮及各類即時配送需求,通過與菜鳥驛站的無縫銜接,能夠有效緩解末端物流配送效率低的問題。
目前,“小蠻驢”已落地全國22個省份,運用在全國上百所高校和數十個社區中,累計配送訂單超100萬。預計3年后車隊規模達1萬輛,有望日均配送包裹100萬件。
縫紉機連接“智慧大腦”,既節省成本又減少生產瑕疵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技術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本屆互聯網大會設置的數字化改革專區展示了數字技術對產業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推動由“制造”向“智造”轉變。
“相比于之前的‘老三件’,現在的科技真是日新月異。”在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展區,退休職工凌阿姨體驗了插上工業互聯網“翅膀”的縫制設備。
高科技縫紉機有何獨特之處?該公司的服裝智造產業互聯網平臺產能運營總監顧海洋告訴記者,與傳統縫紉機相比,這些縫紉機連接著“智慧大腦”,通過設備互聯、軟件應用,能實現遠程操作、人機互動,依靠大數據就可動態掌握生產進度、產品質量,不再需要專門的人工管理,節省成本的同時也能減少生產瑕疵。此外,還能提前預判需求趨勢,精準設計式樣、定量生產。
由于服裝行業對款式材料、潮流設計和個性化要求都較高,該行業的智能化水平一直發展不快。“現在,工業互聯網打通了需求側和供給側,我們在不斷完善集縫前、縫中及縫后為一體的服裝智能制造成套解決方案,對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
同樣讓觀眾感受到數字技術魅力的還有被喻為“電機產業大腦”的iMotorLinx工業互聯網平臺。該平臺立足電機及驅動系統產業,利用物聯網、云計算、5G通信、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面向電驅上、中、下游全產業鏈提供多場景的數智化產品和業務運營整體解決方案。
據舜云互聯技術有限公司的研發設計石朝成介紹,目前該平臺已上線iMom未來工廠、iSCC供應鏈采購協同服務等核心業務板塊。iMom未來工廠面向電機產業鏈中小微生產制造企業,提供包括研發協同、銷售、采購、生產、能源、設備、倉儲、質量管理與追溯等多場景智能化解決方案,并結合希爾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與交付能力,提供全領域一站式快速數字化交付服務,幫助企業打造未來工廠,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為提升電機產業鏈企業的市場競爭力,iSCC供應鏈采購協同服務采取“撮合+自營”的業務模式,以緩解原材料采購成本高、價格波動大的不利局面,通過整合分散的大宗原材料采購需求進行集采議價。基于產業知識沉淀和平臺智能算法,電機產業鏈中小企業及下游用戶可獲得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和服務,“不僅能最大程度降低成本,也能促進全鏈條企業的創新。”石朝成說。
隱私計算護航數據安全,已在電信、金融等多個領域中應用
走進中國移動展區,一個科技感滿滿的金屬盒子吸引了記者注意。“這是量子安全中間件平臺,它支持點到點、點到多點的多鏈路復雜網絡環境部署,可對10G/40G/100G等大流量干線鏈路進行加密和全生命周期的密碼管理。此外,該平臺還能將加密延時控制在10微秒以內,提升我們對大流量客戶的安全服務能力。”中國移動項目經理陳喆告訴記者。
據介紹,在以量子通信為代表的新通信技術方面,目前國內可提供量子密鑰分發(QKD)基礎應用服務,同時基于QKD應用及量子安全中間件平臺能力,具有自動生產、分發、更換及應急銷毀等多種密碼服務管理功能。陳喆說:“正在融合通信產品打造各類量子安全應用,未來將為政務、金融、醫療各行業提供加密通信、身份認證、安全存儲等成套安全服務,為全行業的各類數據安全場景提供量子安全解決方案。”
同樣為數據安全保駕護航的還有摩斯隱私計算一體機。這樣一個小巧的黑盒子,集合了隱私計算、可信硬件、區塊鏈等方面的200多項軟硬件專利。據介紹,摩斯一體機內嵌了自研的業界首款多方安全計算算法加速卡,對MPC(多方安全計算)算法進行了深度優化,計算性能提升了數十倍,全面實現硬件密態運算加速。此外,還配備了自研的國密認證密碼卡,提供最高加密級別的密鑰管理,嚴防黑客攻擊,以硬件方式保障密鑰及通信安全。
一體機可以即插即用,省去繁雜的安裝流程,接入金融、政務、醫療等場景的機構網絡就可以快速部署。“用戶能一鍵接入大規模、高價值、可信的數據生態網絡,快速實現數據選擇、測試評估、開通對接全鏈路服務,從而讓隱私計算真正落地,有效保障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
此外,我國自主研發的隱私計算平臺Tusita也在本屆互聯網大會上正式亮相。該平臺基于自主研發的聯邦學習建模、多方安全計算框架及大數據系統,已實現了包括多方安全匹配、多方數據分析、多方數據清洗、多方安全建模及報告、多方安全預測、數據匿名查詢、ID隱私融合等的全流程多方隱私計算。同時,Tusita業已具備工業級落地能力,現已在電信、金融、消費、政務等多個領域中應用。
“綠色計算”降低計算能耗,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計算機的芯片、主板也能搬進“水族箱”?博覽會上,由中科曙光展出的一臺硅立方浸沒液冷計算機令記者大開眼界。
“相比傳統的風冷模式,硅立方計算機的服務器芯片、主板等所有計算部件被浸沒于液態冷媒中,這種特殊液體沸點只有40多攝氏度,能夠實現高效散熱。”順著中科曙光有關負責人楊茂華手指的方向,記者發現長方體的“水族箱”里,計算機部件周圍不斷冒出氣泡,如同沸騰一般。
據介紹,這臺計算機融合了計算機體系結構、高效制冷、高速網絡、海量存儲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使數據中心PUE突破性降至1.04,能效比提升30%以上。這意味著,如果全國一半的數據中心采用該技術,預計每年可節省450億度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萬噸,能有效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硅立方浸沒液冷計算機’為國內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新基建的建設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基于‘硅立方’的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在太原、合肥、烏鎮等地部署,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創新源動力。”楊茂華說。
數字時代,大量的生產生活離不開計算力的支撐。“雙碳”目標引領下,降低計算能耗,推動“綠色計算”十分關鍵。工信部近日印發《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大力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創建、運維和改造。
記者發現,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綠色計算成為數字技術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多場會議、論壇上,有關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賦能“雙碳”的探討不絕于耳。
在本屆大會企業家高峰論壇上,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院士發表了“人工智能賦能綠色計算”主題演講。他認為,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AIoT)在“碳中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AIoT賦能綠色計算應重點關注三個方向:能源融合、ICT產業、新興綠色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世界互聯網大會首次以“零碳”舉辦的形式,實踐碳中和。大會期間產生的二氧化碳,將通過碳匯林吸收,并采取不再提供一次性餐飲和生活用具、增加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等一系列節能降碳舉措,最大程度從源頭上減少辦會產生的碳排放。(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侯顆 黃秋霞)
相關新聞
- 2021-10-08“十一”假期監督保障不止步、正風反腐不松勁
- 2021-10-08手記|加油卡積分背后的貓膩
- 2021-10-08派駐省生態環境廳紀檢監察組:加強政治監督 守護祁連山青山綠水
- 2021-10-08嚴格執行監察法實施條例 提高監督執法工作的精準性實效性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