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一掃 看視頻
“中國心”沖上熱搜!9月28日,在中國空軍與中國航空工業舉行的中國航展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表示,殲-20戰機用上了國產發動機。他說,殲-20用上了“中國心”,這個心,是心臟的“心”!本屆中國航展是殲-20配裝國產發動機首次公開亮相。
殲-20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中遠程、重型第四代隱身戰斗機,具有各項優異的性能。今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15架殲-20戰斗機編隊首次以最大規模集中亮相,展示著我國強大的國防力量和創新實力。
航空發動機是國之重器,是裝備制造業的尖端,被稱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隨著殲-20用上“中國心”引發熱潮,“20時代”成為網絡熱詞。“20時代”即戰機家族的杰出代表:隱身戰斗機殲-20、大型運輸機運-20、戰術通用直升機直-20,此次航展是這三大明星戰機在珠海的首次集合,也讓公眾看到了中國創新的強大力量。
殲-20總設計師楊偉表示:“‘20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們自主研發武器裝備的信心得到了提升,以前我們有許多仿制和改型戰機,而現在都是全新自主研發的飛機,我們可以根據國家實際的需要,用自己的科技能力研發這些飛機。”
中國航展期間,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滅火和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成功完成演示首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空間站組合體3D展示產品首次對外公開展出;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重型運載火箭等10型運載火箭模型齊上陣……一系列自主研制的“高精尖”對外亮相,展示了中國的科技實力與水準。
“中國航展是展示世界航空航天業發展水平的國際盛會,也是整體展示我國國防科技力量的重要舞臺。”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告訴記者。
航展被譽為航空工業的“晴雨表”,是一個國家在航空航天方面最具實力、最富形象的展示。25年來,中國航展從籍籍無名到躋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得益于中國市場和科技實力的不斷壯大。
數據顯示,自1996年首屆航展共簽訂16個項目價值近2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以來,中國航展的“成績單”越來越亮眼——
2014年,第十屆中國航展簽訂逾300個項目價值約234億美元的各種合同、協議及合作意向;2016年,第十一屆航展各類簽約項目價值超過400億美元,成交各類飛機187架,入場專業和普通觀眾近40萬人次;2018年,第十二屆中國航展規模再創新高,專業觀眾近15萬人次,普通觀眾約30萬人次,共舉辦各類會議活動等190場,簽訂了569個項目價值超過212億美元的各種合同、協議及合作意向,成交各型號飛機239架。
“每一屆中國航展上,你都會看到裝備變得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尖端。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客戶購買中國制造的無人機等產品,中國在全球國防工業中的地位正在不斷上升。”防務出版商IHS馬基特公司的航空航天、防務和安全問題高級分析師凱爾文·王說。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在尖端武器裝備制造上的頻頻突破,離不開國家在科技方面的不懈投入。日前發布的《2020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突破2.4萬億,比上年增加2249.5億元,增長10.2%。這一總量穩居世界第二,而2016至2019年年均增長11.8%的增速,遠高于美國、日本等科技強國。
顯著的投入也帶來了可喜的變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近期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2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報告指出,在全球參與排名的129個經濟體中,中國從2013年排名35位快速提升到2021年的第12位,8年時間前進了13位。另外,中國科技集群排名已經位列世界第二,擁有19個集群,僅次于擁有24個集群的美國。
盡管我國科技創新取得不少成績,但也要看到,一些領域與國際一流的差距依然明顯,特別是核心技術的短板依然突出。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越是面對艱難險阻,越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確定性有效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提高自身的科技能力,創造更多科技含量高的產品裝備,才能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李海東說。(本報記者 薛鵬 管筱璞)
相關新聞
- 2021-09-29習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李克強主持 栗戰書汪洋趙樂際韓正出席 王滬寧講話
- 2021-09-29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 2021-09-29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
- 2021-09-29弟徇私 攜手赴腐途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