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甘肅省張掖市紀委監委組織黨員干部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康永強 攝
5月25日下午,甘肅省紀委監委機關會議室座無虛席,一場以“回顧西路軍艱苦征程 學習西路軍崇高精神”為主題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報告在這里舉行。這是該省紀委監委“紅色教育進機關”系列活動的第一場。
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這片西路軍將士征戰過的地方,傳揚著許多西路軍的故事,也留存了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
位于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前身為高臺烈士陵園,園內安葬著西路軍轉戰河西、血戰高臺壯烈犧牲的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等3000多名革命先烈的忠骨。
在1937年1月的高臺之戰中,西路軍第五軍在董振堂的率領下,縱使敵強我弱、敵眾我寡,高喊“人在高臺在!”“與高臺共存亡!”的口號,以簡陋的武器與十倍于己之敵惡戰,堅守孤城半月之久。
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件件實物、一張張圖片,再現了當年西路軍英勇奮戰、血決祁連的悲壯歷程。甘肅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既通過開設黨史課程等方式,推動學黨史與紀檢監察業務培訓相融相促,也注重用好革命遺址遺跡,傳承和弘揚西路軍精神。
張掖市紀委監委機關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前往高臺縣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紅軍營、紅色記憶博物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紅色教育實踐活動。通過走一段紅軍征戰路、參觀一次革命遺跡、體驗一回紅軍生活、接受一次黨史教育等具體行動,深切緬懷革命先烈,重溫革命傳統,激發奮進力量。
“這里非常貧瘠,為什么當地群眾支援這么多物資,冒險救助紅軍?”在尋找問題的答案中,大家重溫那段歷史。西路軍紀律極為嚴明,不侵占群眾利益、公平買賣、扶危濟困,發揮政治優勢宣傳、組織、武裝群眾,幫助建立紅色革命政權,贏得了勞苦大眾的愛戴。在臨澤,老百姓拿出僅存的麩皮、干菜根讓戰士們充饑,紅軍沒有錢可付,就寫上欠條交予群眾。西路軍無私無畏、愛民為民的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刻骨銘心的信賴和崇敬,樹立起了黨和紅軍在貧苦百姓中的地位和形象。
“西路軍心系群眾、患難與共的為民情懷讓我們感動。紀檢監察機關作為政治機關,不僅要帶頭發揚和傳承西路軍精神,更要把西路軍精神落實到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和維護廣大群眾利益的實踐中。”張掖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崔錦云表示,要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集中清理整治,嚴肅查糾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切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群眾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廣泛了解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的基礎上,張掖市紀委監委研究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確定開展貫徹新發展理念監督落實行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監督落實行動、“兩清理兩整治”專項行動、“四項資金”集中整治行動、村(社區)集體“三資”提級監督試點落實行動等5項重點實踐活動。
一項項工作很快落地。從4月起,該市紀委監委利用半年時間在全市開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基金、冬春生活困難救助資金集中整治,著力糾正群眾投訴較多、違規領取、虛報冒領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張掖市紀委監委組織委機關全體黨員干部,在察民情、訪民意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梳理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涉及不同領域辦實事、志愿服務等230余項,至今已完成105項。
“南二環路延伸段個別地段存在亂丟屠宰牛羊垃圾的情況,氣味難聞影響正常生活。”走訪調研期間,該市紀委監委第四監督檢查室主任姚濤了解到群眾訴求后,第一時間與相關部門銜接。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市紀委監委第四派駐紀檢監察組督促環保、城管執法等部門實地檢查,對影響環保的問題立即予以查處。
民樂縣永固鎮八卦營村是張掖市紀委監委聯系幫扶村。近幾個月,該市紀委監委機關積極協調爭取資金項目,先后協助實施了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美化、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發展養羊產業等多項惠民工程。
5月下旬,按照“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要求,甘肅省紀委監委啟動“為黨旗添光彩、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集中開展加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監督、強化常態化掃黑除惡監督工作、深化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等8項任務,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本報記者 李靈娜)
相關新聞
- 2021-04-19甘肅省紀委監委開展“緬懷革命英烈 傳承革命精神”主題黨日活動
- 2019-04-12西柏坡:70年,三代人的精神傳承
- 2018-11-15大力弘揚沂蒙精神 代代傳承紅色基因
- 2017-09-12河北秦皇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厚植廉潔文化根基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