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冬奧組委踐行節儉辦奧運,對首鋼老工業園區再利用,建成滑雪大跳臺等競賽場館。滑雪大跳臺是冬奧歷史上第一座與工業遺產再利用直接結合的競賽場館。圖為2019年7月工人在改造滑雪大跳臺。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4月27日,北京冬奧青年出征大會在首鋼滑雪大跳臺舉行,現場宣布成立北京冬奧組委各競賽場館(群)臨時團組織,引領廣大青年志愿者參與冬奧志愿活動。
這座滑雪大跳臺位于首鋼老工業園區北區,是冬奧歷史上第一座與工業遺產再利用直接結合的競賽場館。大跳臺周邊老廠房和工業構筑物經過修繕改造,也具備賽事配套服務功能:原首鋼冷卻泵站將在賽時成為安檢樓,賽后變為多功能辦公樓;原首鋼制氧主廠房賽時改造為觀眾服務中心。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傳家寶。回首百年奮斗歷程,我們黨是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起家的。2021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現在,我們生活條件好了,但艱苦奮斗的精神一點都不能少,必須堅持以儉修身、以儉興業,堅持厲行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情。
沿長安街西行,便可直達首鋼老工業園區。北京冬奧組委踐行節儉辦奧運,選擇了園區里具備較好改造利用條件的西十筒倉區域作為辦公區。
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總體規劃處處長桂琳回憶,6年前,她剛到首鋼園區時,這里還是一片安靜的工廠遺存。隨著筒倉的改造,外立面風貌得以保留,僅在筒倉壁開洞采光,同時加建鋼結構樓板,又新建了電梯。陽光照耀,光影交錯,勾勒出一幅歷史與現代交融的筒倉畫面。桂琳說,首鋼園區里的花草樹木都是原有保存下來的,沒有任何外來物種,保證了園區景觀的延續性。
鋼鐵業搬遷調整后,首鋼老廠區的工業遺存沒有廢棄,而是借冬奧契機獲得新生,老工業廠房被改造成冬奧訓練場館,精煤車間改造成滑冰訓練場,“功勛高爐”3號高爐變身多功能秀場……這樣的改造受到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高度贊譽。
北京冬奧會盡可能利用2008年的奧運遺產,多座北京奧運會場館如今轉型為“雙奧場館”。桂琳介紹,北京冬奧會依然在鳥巢舉行開閉幕式;水立方將舉行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國家體育館、五棵松體育中心將舉行冰球項目的比賽;首都體育館將舉行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賽。
冬奧會后,滑雪大跳臺將作為世界首座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臺場館,承辦國內外大跳臺項目體育賽事,既為專業運動員和運動隊提供訓練場地,也向公眾開放,成為服務大眾的體育主題公園,充分發揮其綜合價值。
無論是首鋼還是鞍鋼,艱苦奮斗始終是新中國鋼鐵工業戰勝困難挑戰的重要法寶。
在被譽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的鞍鋼,有一位老英雄——孟泰,他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代全國勞動模范之一。
坐落于鞍鋼集團煉鐵總廠廠區內的孟泰紀念館,每年接待數萬名參觀者,伴隨著黨史學習教育,基層班組的日常黨課、新黨員宣誓儀式、大學生入廠第一課等都在此舉行。數千件展品,及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向人們訴說著鋼鐵年代的動人故事。
1948年底,遼沈戰役勝利結束,東北全境解放,黨中央要求鞍鋼迅速恢復生產,支援全國解放戰爭。而歷經戰火的鞍鋼回到人民手中時,已是千瘡百孔。
“鞍鋼的高爐、平爐都歸你們了,你們去種高粱吧”“要恢復鞍鋼,至少得15到20年”……面對日本專家的斷言,孟泰堅定地說:“咱們要煉出鐵來給他們看看!”
當時,配件和材料奇缺,又無處購買。在修復高爐的日子里,孟泰每天只要一有休息時間就到處收集備品,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白天黑夜,孟泰跑遍了鞍鋼幾十里的廠區,小到一顆螺絲釘,大到上百斤重的管件、水門都不放過。
“搞建設和過日子一樣,一刻也離不開節儉。”孟泰領著工人夜以繼日刨開厚厚的冰雪,手擦傷了不叫痛,腳凍破了不喊苦,終于把埋在地下和廢鐵堆里的各種器材一件件收集起來,集中到一處廠房,擦凈修好,分門別類擺放整齊。
“跟共產黨走,棒打不回頭”——孟泰的話,戳中了工友們的心。在他的帶動下,數千職工肩扛、擔挑、車推,獻交器材的隊伍從廠區排到幾里開外。幾個月下來,大大小小的零件收集了上千種、上萬件。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孟泰倉庫”。
每當修爐子缺這少那時,工人們就到“孟泰倉庫”領,各種管件應有盡有。煉鐵廠修復3座高爐用的管道系統材料全都來自“孟泰倉庫”,不僅沒花國家一分錢,而且僅用半年多時間就實現了開工生產。
1949年6月,鞍鋼煉出了第一爐鐵水,成為新中國工業的象征。這一年的8月1日,孟泰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鞍山解放后的第一批工人黨員。
1957年,孟泰當上煉鐵廠副廠長,成長為從工人中提拔的第一批黨員領導干部。他常說:“咱們國家底子薄,日子雖然過得紅火了,也不能大手大腳地浪費東西。咱們就是要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不花錢也能辦事呀!”
孟泰是艱苦奮斗的英雄,也是刻苦鉆研科學技術的模范,為國家節省了不少開支。1959年,鐵廠因冷卻水水量不足而影響高爐正常生產,孟泰連續半個多月爐上爐下轉了多次,反復思考后提出將高爐循環水管路由并聯式改為串聯式方案,最終保證了高爐的正常生產。改造后鐵廠高爐循環水節約總量達三分之一,全廠每年可節約費用23萬元。他親手建起“孟泰儲焦槽”,每年為國家節約大量焦炭;改革熱風爐底部雙層燃燒筒,大大地延長了燃燒筒使用壽命……
如今,“孟泰倉庫”遍地開花。在鞍鋼每一個單位、每一個車間,都有工人把用舊了更換下來的配件收集起來,進行維修和保養,讓它們重新恢復價值。很多關鍵時刻,搶修設備時工廠沒有的配件,在“孟泰倉庫”找到了。煉鐵總廠就建立了20多個“孟泰倉庫”,累計創造價值9億多元。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光榮傳統,也是我們踏上第二個百年奮斗征程,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特別需要我們傳承優良傳統作風,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勇挑重擔、苦干實干,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留下許黨報國的奮斗足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靈娜)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