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反腐敗日。確立國際反腐敗日的宗旨,在于紀念《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簽署,凝聚反腐共識,促進反腐敗國際合作。腐敗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難題,腐敗治理是一個全球性議題。中國反腐敗的特殊性在于,中國是一個具有14億人口規模的大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全面領導,擁有9100多萬名黨員、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黨員數量比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總人口都要多。世界上最大的政黨要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治理腐敗,無疑是一個世界級難題。其艱巨性不僅在于能否從實踐上取得顯著成效,還在于能否從理論上回答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如何在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長期執政這一世界難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歷史性、開創性成就,產生了全方位、深層次影響。“中國反腐為什么行?”許多外國政黨、國際組織、外國反腐敗機構、從業人員及媒體都對中國共產黨反對腐敗的決心和成效表示支持、贊許和欽佩,呼吁向中國學習。曾幾何時,一些人總是不自覺地拿西方國家關于反腐敗的理論框架和評判標準來解釋中國現實,視西方制度為遏制權力腐敗的靈丹妙藥。而西方話語之所以如此強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自近代以來西方國家就腐敗和反腐敗問題早已形成一套十分融通的話語體系。20世紀末,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發表了《歷史的終結與最后的人》,宣告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后一種統治形式”,并構成“歷史的終結”。“歷史終結論”在西方政治學領域制造了一種重要的話語環境,即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政治制度發展的最高形式,包括腐敗與反腐敗問題,都在西方的歷史中找到了最終答案和解決方案,“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當今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社會文化千差萬別,各民族文明形態豐富多樣,這決定了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種政治制度、一種發展道路、一種價值觀念。每個國家的國情都不同,解決腐敗問題的辦法也必然不會相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探索出一條長期執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以反腐敗治理顯著成效回答了歷史之問。
與此同時,伴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的理論化、制度化,中國獨特的反腐敗治理理念和經驗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以黨內監督為主導貫通其他各類監督”“堅持思想建黨、紀律強黨、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堅持依紀監督與依法監督相輔相成”“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堅持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一體落實”“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等一系列富有新時代氣息的表述,既具有歷史的延續性,又具有新時代的新表征;既有別于中國傳統的政治話語定義和描述,也跳出了西方反腐敗理論的窠臼和設定的話語體系。
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反腐敗的一面旗幟。中國的反腐敗成就,惠及的不僅僅是中國人民,而且也為全球反腐敗治理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范式,它表明發展中國家走向廉潔國家完全可以有自己的道路。(本文刊登于《中國紀檢監察報》2020年12月10日理論周刊第7版)
相關新聞
- 2020-12-09為反腐敗國際合作注入中國力量——寫在第17個國際反腐敗日之際
- 2020-11-27善于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正風反腐
- 2020-11-24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就加強反腐敗合作達成重要共識
- 2020-11-18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就加強反腐敗合作達成重要共識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