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小區治理難題,浙江省湖州市紀委監委開展“清廉社區”建設,壓實職能部門、屬地街道黨委責任,著力打造責任清、賬目清、情況清的社區治理模式。在厘清社區黨組織等職責基礎上,推進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向住宅小區延伸;推動基層建立“業賬社管”“業標街招”等管理制度;打造“e家清”掌上公示平臺,發動群眾監督小區共有資金收支、共有資產處置等“微權力”運行。群眾的煩心事解決了,滿意度明顯提升,以“清”促“治”的效果初步顯現。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君悅華府小區的居民最近終于不用再為“搶車位”而發愁了。
此前,長興縣紀委監委在監督中發現,該小區居民通過“12345”政府陽光熱線反映小區停車問題的投訴件數居高不下。走訪發現,該小區建成已15年,當初建造時規劃的停車位已嚴重不足,不僅停車難,“車堵車”還導致居民群眾出行不便。
在縣紀委監委督促下,縣住建部門和小區所在的龍山街道聯手拿出了解決方案,協調指導小區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對停車位進行改造,增加停車位150余個。
小區內停車難,公共設施破損……這些事到底應該由誰來管?住建部門認為這是小區物業管理的問題,他們插不上手;街道和社區想管,督促物業公司整改,但多數物業公司以缺乏資金為借口,“不為所動”;小區業主委員會應當督促物業公司履職,可不少業委會本身就是一本“糊涂賬”,不知道怎么管……
由于權責不清、履職不到位、監管缺失,該管的事沒人管,面對群眾投訴只能一拖再拖,小區治理出現“死結”。
“盡管社區治理中涉及的有些責任人不是監察對象,有些問題不是紀檢監察機關直接監督的內容,但群眾的煩心事必須解決,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維護。我們必須督促街道、社區相關監督對象認真履職,推動協調各方解決難題。”湖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梁雪冬介紹,為規范社區小微權力運行,維護群眾利益,該市于2019年4月起探索開展“清廉社區”建設。
厘清權責清單 監督觸角延伸到底
在厘清社區黨組織等職責清單的基礎上,推動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向住宅小區延伸。
“向你們反映情況還真管用!”看著新公示的低保名單,湖州市吳興區飛英街道墻壕里社區居民劉阿姨向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站長姚麗麗豎起了大拇指。
一個月前,劉阿姨向姚麗麗反映本小區一戶低保家庭購買了數萬元理財產品,不知這一行為是否符合低保政策。之后,姚麗麗向街道紀工委監察辦報告了這一情況。街道紀工委監察辦調查了解到,雖然該低保戶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來源只是接受的臨時性贈與,但負責低保工作的社區干部周某走訪不及時,未及時發現這一現象,工作中存在疏漏。隨后,街道紀工委監察辦對周某進行了提醒談話,街道民政辦將該戶退出低保,并公示了新的低保名單。
湖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住建、城管執法、應急管理等與社區治理密切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和街道、社區規范用權、正確履職,該市推行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向小區延伸的工作機制,向小區派出監察聯絡員,并從各單元樓選聘一名信息員。
監察聯絡員每月召開信息員工作例會,收集職能部門和街道、社區干部廉情信息,并通過列席業委會工作會議以及業委會、物業服務公司、社會組織、業主等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了解涉及群眾利益的公共項目建設、重點設備設施采購等事項。
在此基礎上,湖州市紀委監委督促各區縣紀委監委厘清社區黨組織等職責,編制“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小區治理監督清單”。監察工作聯絡站、監察聯絡員照單監督,收集基層黨員干部作風問題,及時上報街道紀工委監察辦或區縣紀委監委,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和基層黨員干部履職到位。
堵塞監督漏洞 資金資產提級管理
聚焦群眾利益,創新監督制度,推進加強對小區共有資金、共有資產管理使用的監管。
“小區玻璃雨棚項目上個月底已完工。這是業主代表大會會議紀要、財務支出審批單等資料。”近日,長興縣水木花都小區業委會主任陳誼華找到社區黨委書記董瑾“報賬”。董瑾審閱資料后,兩人各拿出一個銀行“U盾”進行操作,一筆16萬余元的現金得以匯出。
“以前,這筆支出只需要業委會主任一人操作就可以匯出,缺少相應的監管措施。”長興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他們調研發現,社區治理中一些難題,不僅僅在于職能部門和基層黨員干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部分小區業委會為謀取私利,未經業主大會決議,擅自決定選擇“低、小、散”物業服務企業入駐小區,低價將小區物業用房或經營性用房出租給他人使用。更有甚者,個別業委會財務管理人員擅自支配使用小區共有資金,利用職務之便,違法侵吞、挪用業主的共有財產。
調研還發現,小區共有資金存放管理亟待規范。以該縣雉城街道所轄的173個小區為例,有58個小區業委會存在經營性收益資金,其中開設業委會對公賬戶的僅有26個。其他32個未開設對公賬戶的小區中,有4個將共有資金存放在個人賬戶。不少小區還存在共有部分資產權屬不明、工程隨意發包、公共收益被不法侵占等問題。
小區業主權益受到侵害,作為主管部門的縣住建局卻一直沒有好的辦法。2019年底,長興縣監委向縣住建局發出監察建議書,督促其聚焦群眾利益,推進加強對小區業委會共有資金、共有資產管理使用的監管。
社區財務監督小組和“業賬社管”“業標街招”等制度應運而生。社區財務監督小組由社區黨委書記、財務出納及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成員組成。“業賬社管”是指小區公共資金專戶委托社區監管,業委會開展維修、采購等事項,需動用公共專戶資金時,需向社區財務監督小組提交資金使用申請表等材料,審核通過后現場撥付,資金支出多了一道“保險”。“業標街招”則是明確小區物業服務公司招投標、大型公共設施設備采購、公共資產承包出租和10萬元以上工程項目建設招投標,必須委托鄉鎮(街道)代招,防范業委會中飽私囊和社區干部插手工程項目等問題。
水木花都社區推行“業標街招”以來,委托街道代招的工程項目達9個,占總數的70%以上;公共資產承包出租收益進一步提高,2019年經營性收入達142萬元,較上年增加15%。
搭建公開平臺 引導群眾參與監督
“e家清”“社務通”等掌上公開平臺,讓群眾能夠隨時監督、實時質詢。
小區里面有200多個地面停車位;小區門口的滾動顯示屏出租給廣告公司了,租金歸全體業主所有;小區里面添置公共設備或者維修改造都可以用共有資金去支付……
“以前,除非事關自家,誰關心小區事務啊?何況也沒有渠道了解。”南潯區潯園小區居民王志剛感慨,如今小區里面所有的公共資產收益、共有資金收支、物業維修基金使用等事項都定期在“南潯社務通”公開,業主對物業公司的誤解少了,也更加積極地參與小區事務管理和監督中來。
長期以來,一些小區事務公開渠道不暢,業主行使小區公共事務管理權、知情權、監督權和決策權受限,不透明加上不規范,給“微腐敗”滋生留下了空間。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但小區相關事務的公示公開沒有既定的范圍與標準,誰來公開、公開什么、怎么公開?
在市紀委監委統一部署下,湖州各區縣紀委監委推動住建部門參照農村“三務”公開模式,搭建“e家清”“社務通”等掌上公開平臺,一個個二維碼張貼到每個小區的樓道里。業主通過掃碼,就能隨時了解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業委會成員、物業公司基本情況,了解物業費使用情況、社區財務和小區公共資產收益和開支明細,以及共有資產出租、專項維修資金使用等事關全體業主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通過“陽光”下晾曬,化解了業主“看不到、管不到”的尷尬局面,讓權力更加干凈、讓利益更加透明、讓群眾更加放心。
業主還可以通過“e家清”平臺“建言獻策”板塊,實時質詢,提出意見建議。留言后臺由社區統一管理,逐件編制問題“單號”,并以短信形式將“單號”推送給留言的業主。業主在平臺搜索“單號”,便可實時掌握問題流轉處理進度。監察聯絡員在線監督,發現涉及基層黨員干部的問題及時梳理并向街道紀工委監察辦報告。
自湖州市推行“清廉社區”相關做法以來,全市針對小區物業管理等相關投訴量同比下降47.8%。在業主的參與和監督之下,一大批小區相繼辦成了監控探頭升級、消防設施改造、亮化提升等以前想辦卻沒有辦成的事。
相關新聞
- 2020-08-11浙江十四屆省委第十輪巡視啟動
- 2020-08-03浙江對檢舉控告人加強保護 保障監督權利有效行使
- 2020-07-06浙江部署推進省直單位巡察工作
- 2020-03-30浙江部署開展扶貧領域專項監督工作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