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設立鄉鎮紀委監督執紀監察協作區 破解監督難題
針對鄉鎮一級紀檢工作力量薄弱,監督方法滯后、監督質效不高以及“熟人社會”監督難等問題,從2018年11月開始,定西市渭源縣紀委監委探索開展鄉鎮紀委監督執紀監察協作區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一套運行規范、程序嚴密、協作高效的工作模式,協作區創新之舉也被列為2019年甘肅省28個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之一,入選《甘肅改革案例選編》。
渭源縣紀委監委將全縣16個鄉鎮紀委劃分為5個協作區,首先在第一、第四兩個協作區先行試點。將分散的監督力量通過協作區匯集起來,攥指成拳,協同作戰,深挖徹查協作區內黨員干部失職失責、違紀違法問題,推動監督執紀監察向基層延伸。
“縣紀委監委5名班子成員各包抓聯系一個協作區,5個紀檢監察室分別聯系一個協作區,把各鄉鎮原有的1名紀委書記和2名紀檢專干,以及各鄉鎮所屬的村監委會主任統籌起來開展工作,疑難復雜案件可再調配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每個協作區的人員可達40多名,實現了鄉鎮紀檢監察工作由‘單兵作戰’向‘協同作戰’轉變。”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祁柏林介紹。
協作區創新組織制度和監督方式,打破地域局限,實行交叉監督,檢查組組長和成員均為外鄉鎮工作人員,沒有人情顧慮和外力干擾,破除同級監督自身局限性,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基層紀委的權威性和獨立性明顯提升。
在具體工作中,縣紀委監委緊盯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一條主線”,找準鄉“情”村“點”兩個突破口,對癥下藥精準施策,全面運用“聽、看、要、問、盯、談、函、督、查、網”“監督十法”,創新開展“一核、二談、三查、四訪、五對、六問”六項監督檢查,與渭源縣惠農資金監管平臺相結合,形成“6+1”工作法,在全縣范圍內推廣運用。
清源鎮紀委書記張春梅是第一協作區組長,對探索實施“兩套方法”提升工作水平深有體會:“通過協作區內異地交叉監督檢查,既從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本鄉鎮紀委工作人員‘怕得罪人’的思想顧慮,避開熟人、朋友更好地開展監督檢查工作,也消除了群眾的思想顧慮,暢所欲言配合監督檢查,發現了一些之前發現不了的問題。”
經過一年多的試點探索實踐,協作區試點工作日趨完善,今年伊始,紀委監委全面推進鄉鎮紀委監督執紀監察協作區工作,制訂印發協作區工作實施方案,5個鄉鎮紀委監督執紀監察協作區工作全面啟動,全縣109名紀檢監察干部和765名基層監督力量攜手“亮劍”。
協作區工作開展以來,先后發現各類問題220個,整改完成205個,發現問題線索32件,立案10件11 人,黨紀處分6人,組織處理24人,發出整改建議函38 份,鄉鎮紀委受理信訪舉報同比下降 43.58%,取得了顯著成效。
該縣還圍繞筑牢小微腐敗防線、破解“村點”難題,對一些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線索較多、違紀違法問題多發或突出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鄉鎮村社,創新開展“定點進駐”監督。今年對5個未脫貧村通過“定點進駐”發現問題86個,并向5個鄉鎮和16個行業部門發出問題整改督辦函,持續跟進整改落實,示范、帶動、督促鄉鎮紀委履行監督職責,形成有效震懾。(供稿 張安軍 霍楊軍 )
相關新聞
- 2020-07-16高臺:上半年立案64件 處分57人
- 2020-07-16華亭邊巡邊改提升巡察監督質效
- 2020-07-16安定打好脫貧攻堅問題整改主動仗
- 2020-07-16永靖:“一單兩函”提升案件辦理質效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