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文】
楊朱路過宋國東邊的一個旅店,旅店的主人有兩個妾,長得丑的地位高,長得美的地位低。楊朱問其中的緣故,旅店的主人說:“漂亮的人自認為漂亮,我并不覺得她漂亮;丑的人自認為丑,我并不覺得她丑。”楊朱對弟子說:“實行賢德而去掉自認為賢德的思想,到哪里不會受到贊美呢?”
【小識】
美與丑
美與丑是相對的,何者為美,何者為丑,個人見識多有不同。甲眼中的美,乙未必認為是真美;乙推崇的美,丙也可能不以為然。賈府的焦大,會不會愛上林妹妹真的不好說。不過,《老子》又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既然是“皆知”,可見大家的看法總體還是有一致性的。所以《莊子》就說:“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看來,連莊子也不否認人之所“共美”,至于他后面所說的“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繼續來說楊朱。我們前面專門說了他的“重生”、“貴己”以及“為我”等思想,關于審美,他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韓非子•說林》記載,楊朱與弟子路過宋國的一個旅店,旅店的主人有兩個妾,一個長相美麗,一個長相丑陋。可是那個長得丑陋的很被看重,長得好看的反倒被輕視。楊朱問其中的緣故,旅店的主人說:“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朱深以為然,并且引申說:“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實行賢德卻不自以為賢德,去掉“自賢”之心,這樣的人,到哪里不會受到贊美呢?這個故事,又見于《莊子》和《列子》,“楊子”寫作“陽子”,都是指楊朱。情節、語言也都差不多,可見當時流傳很廣,因此大家都在說。
《韓非子》專門記載這個故事,也是很耐人尋味的。楊朱所說的“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特別強調“行賢”而不“自賢”,這與《韓非子•主道》所說“有行而不以賢”、“去賢而有功”,意思非常接近,可見韓非是認同楊朱之論的。再進一步追溯,《老子》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意思是,不自以為清楚明白,反能清楚明白;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我矜持,反能有所長進。這不就是楊朱、韓非思想的上源嗎?
所以,無論是楊朱,還是韓非,在他們的眼中,當世那些自以為仁德賢明的人,其實就像旅店的主人之于其妾一樣,是不知其美丑的。(阿陽)
相關新聞
- 2020-06-17【清風典歷】存韓
- 2020-06-16【清風典歷】吳起厚賞
- 2020-06-15【清風典歷】管鮑之交
- 2020-06-12【清風典歷】炮人呼天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