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文】
飯菜餿了,魚肉腐敗了,不吃。變了顏色,不吃。發臭,不吃。沒煮熟,不吃。季節未到,不吃。殺牲不對路,不吃。沒有合適的調料,不吃。
——李澤厚《論語今讀》
【小識】
吃的“講究”
《論語•鄉黨》里,有許多關于孔子飲食方面的規矩。有些是關于社會禮儀的,比如“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有些是關于生活常識的,比如“食不語”。這里提到的,幾乎都是關于食品衛生,或者食品科學的。
“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一句,除了幾個字不太常見以外,道理很簡單,變質的食品不能吃。后面幾句,說法不一,綜合起來,是否可以這樣理解:“色惡”“臭惡”兩句,可能是就食品原料說的:“色惡”說顏色不好了,比如韭菜葉子變黃了,土豆皮變綠了;“臭惡”說味道不好了,比如豆腐有酸味了,面粉有霉味了。“失飪”“不時”兩句,可能是就飯菜成品說的:“失飪”說烹飪火候失當,比如肉煮到半熟,飯煮成夾生。“不時”說進食時間不妥,比如剛出鍋的熱豆腐,過了夜的涼拌菜。“割不正”“不得其醬”兩句,可能是就食品加工說的:“割不正”說刀工,比如豬肉片切得又厚又大,魚剁得七零八落的;“不得其醬”說調味,比如老抽放得太多,咸鹽放得太重??偟囊馑际牵允且患笫?,應該有些講究。
孔子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如果在吃的問題上,不講衛生、不講科學,也就談不上什么生活質量、生活水平。(尚之)
相關新聞
- 2020-03-27【清風典歷】恂恂如也,似不能言
- 2020-03-26【清風典歷】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2020-03-25【清風典歷】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 2020-03-24【清風典歷】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