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不想想‘怎么辦,怎么辦’的,對這種人,我也不知道怎么辦了。”
——楊伯峻《論語譯注》
【小識】
怎么辦
不論是學習中,還是工作中,不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社會,其實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新問題。解決這些新問題,可能沒有現成的公式,也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怎么辦,懶漢有一個好辦法,就是上交問題,索要答案。這個“上”,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領導。
孔子的學生中,不乏愛動腦子的人,也一定不乏怕動腦子的人。我猜想,有這樣幾個學生,凡遇到問題,總是先問孔子怎么辦,當孔子問他怎么辦時,他總是回答不知道怎么辦。孔子生氣了,就說了這樣一句話。有些繞口,但繞得好。
這樣說一個人,其實是很嚴重的。但這樣的人,卻從來不少見。一個人不思考,原因其實并不簡單。一種是,表示自己謙虛,意思是“我想不好”;一種是,表示對人尊重,意思是“我聽你的”;一種是,表示不想涉足,意思是“與我無關”;一種是,表示推卸責任,意思是“我擔不起”。總而言之,一個習慣于不動腦子的人,腦子里其實都有一個“小九九”。前兩種可以叫做“粉絲心態”,是一種變相的恭維方式。問題是,有人恭維,有人就很享受。后兩種可以叫做“泥鰍心態”,是一種變相的逃避方式。問題是,你說他滑,他也無所謂。
面對知識海洋,科學家們可以寫一本人人能懂的“十萬個為什么”,但面對人生問題,沒有人能寫一本通用的“十萬個怎么辦”。思考,是一個人塑造自我、立足社會的基本功。
相關新聞
- 2020-01-15【清風典歷】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 2020-01-14【清風典歷】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 2020-01-13【清風典歷】進,吾往也
- 2020-01-11【清風典歷】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