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力齊發”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臨夏縣推進主動創安主動創穩走深走實
新甘肅·甘肅法治報記者陳孝志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走進臨夏縣土橋鎮辛付村尕王家社,一股由天然氣入社入戶帶來的融融暖意撲面而來。
幾個月前,為讓天然氣管道工程順利實施,鎮村干部對此引發的矛盾糾紛集中調解,生動踐行了全縣“五力齊發”基層治理新機制。
2024年以來,臨夏縣政法系統堅持以推進主動創安主動創穩走深走實為主線,著力抓源頭、破難題、重善治,創新推行“五力齊發”工作機制,激活了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筑牢了平安基石,增進了民生福祉。
黨建引領凝聚“向心力”
“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凝聚基層治理向心力。”臨夏縣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去年以來,全縣通過構建“黨建+基層治理”模式,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在推動基層治理創新實踐中,臨夏縣建立了“鄉鎮黨委-村(社區)黨組織-網格員聯系戶”組織體系,成立了由村(社區)黨組織引領,網格員、志愿者、黨員、村民代表等群體參與的“1+N”社會治理隊伍,健全村民議事會、禁賭禁毒會等10個村民自治組織,初步形成與民共治鄉村事務、與民
共享文明新風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防范化解提升“掌控力”
“群眾事無小事,群眾安心,我們才放心。”全程參與調解一起涉眾型矛盾
糾紛的土橋鎮鎮長何九福介紹說,去年下半年,在鎮上規劃修建商鋪時交了自籌款的部分群眾,由于拿不到鑰匙而釀成糾紛,鎮上組織有關部門認真調解,積極協商,很快解決了群眾的揪心事。
為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臨夏縣靈活運用“線上+線下”模式化紛爭、促和諧。線上用好“七彩先鋒”平臺,采取110警情分流機制,線下通過綜治中心受理、群眾反映等途徑,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全面推進“綜治中心+訴調+警調+訪調”對接平臺建設,有效提升防范化解矛盾糾紛的“掌控力”。2024年全縣摸排化解矛盾糾紛5477件,化解率達95%以上。
織密網絡激發“防護力”
今年大年初一晚上,臨夏縣公安局北塬派出所民輔警上演了一場暖心救助。當晚,民輔警在巡邏中獲知,有一名群眾走失。大家立即兵分多路深入周邊的山溝、樹林進行搜索,經過3個小時的不懈努力,在一條偏僻的山溝里發現了走失的群眾,將其安全送回家中。
據介紹,全縣公安機關通過常態化推行“亥時守護行動”和“1、3、5分鐘”快速反應機制,不斷推動警力下沉,實現城區“一社區兩輔警”和農村“一村一輔警”目標,織密安全風險防控網,激發安全風險“防護力”。
提升服務增強“親和力”
“有了鄉干部的幫助鼓勵,我對生產更加有了信心。”草莓大棚種植戶張自云說。此前,張自云為大棚周圍影響采光的近百棵大樹發愁,鄉干部得知后,積極聯系林業部門及工程隊進行修剪,改善了大棚周圍采光環境。
為深化基層治理,臨夏縣著力在辦事提速、服務提質、效率提高上下功夫,通過落實“跨省通辦”“全程網辦”等便民措施,積極回應群眾訴求,暢通訴求渠道。全縣按照“七中心合一”要求,大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在村上持續推廣“七個辦”工作法,為群眾提供多樣化服務,切實增強干部群眾“親和力”。
據統計,2024年全縣各級綜治中心辦結群眾事項7357件,政法系統業務窗口辦理戶籍、車駕管等業務6.8萬余件。
法治同行強化“保障力”
“美麗鄉村,與法同行。”走進蓮花鎮村社,處處能感受到一股法治清風。蓮花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鄧杰介紹說,蓮花鎮堅持把法治教育納入鎮村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老百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進一步增強,社會環境明顯好轉。
為深入推進法治建設,臨夏縣持續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依托新媒體開展網上法治宣傳,常態化開展“法律趕大集”等送法上門活動,舉辦“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等活動。2024年共組織法治宣傳543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8萬余份,營造了濃厚的學法氛圍。同時,不斷完善法律服務體系,組織“進百企解難題”等活動,積極落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各項措施,進一步強化了法治“保障力”。
- 2025-03-14甘州“四步走親”調解法化矛盾促和諧
- 2025-03-14黨建引領走出基層治理新路子
- 2025-03-14顯性用警護航春耕生產
- 2025-03-14田間警務繪就平安春耕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