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造特色法庭服務鄉村振興——景泰縣法院上沙沃法庭的“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實踐
新甘肅·甘肅法制報記者張萍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踐行司法為民的重要窗口。近年來,景泰縣人民法院上沙沃法庭不斷創新工作理念,通過構建“債務申報+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法庭+科技”“法庭+網格”工作模式,創立“三型”特色法庭品牌,將“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工作推向深入,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推動司法辦案再上新臺階。
打造“創新型”法庭,構建一站式糾紛化解機制
“法庭讓我申報債務,一次性打包處理了22個案子……”2022年10月,上沙沃法庭通過“債務申報+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的方式,打包化解被告張某某22起買賣合同糾紛后張某某說道。
原來,張某某長期從事糧食收購業務,因經營不善拖欠了農戶糧食款,起初只有2家農戶提起訴訟。上沙沃法庭受理后發現張某某實際拖欠轄區內70余戶村民近80萬元收購款,遂向張某某提出建議,讓他主動申報債務,列出債務清單及還款計劃,通過“債務申報+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的方式化解債務危機,這種“放水養魚”的措施,避免了張某某因短期內無能力履行還款義務和農民的血汗錢打了水漂的雙虧局面。張某某接受了法庭的建議,主動申報債務并與22位債權人達成調解協議,法庭及時將村調委會提交的申請予以司法確認,向當事人送達了民事裁定書。
據了解,張某某與其他村50余戶村民的債務,也正在通過“主動申報債務(或債權人訴前登記)+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的方式逐步解決。
基層是“創新”生根發芽的“土壤”。上沙沃法庭在落實中深化、在深化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研究出臺《“債務申報+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流程辦法》,相比傳統訴訟模式,“債務申報+人民調解+司法確認”一站式糾紛化解機制具有解紛成本低、還款方案柔性化、司法保障剛性化、社會效果好等優勢,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創新探索。
打造“科技型”法庭,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2019年5月,上沙沃法庭率先運用“背靠背微信調解模式”辦理案件,每年將約20%的案件通過該模式辦結,為全院其他團隊開展案件在線辦理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在疫情防控期間,上沙沃法庭通過微信群聊的方式開展線上庭審,通過“微信視頻庭審+錄屏軟件同步錄音錄像”庭審模式有效避免了人員聚集,又規范、高效、便捷地為當事人提供了司法服務,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記者了解到,上沙沃法庭所在轄區很多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且在外務工人員居多,登錄“云庭審”系統參加庭審確有困難,法庭考慮到這些情況,通過微信聊天這種群眾普遍熟悉的方式與“云庭審”系統相結合,實現“微信聊天+云庭審”庭審模式互補互融,不僅為當事人提供了方便,也節約了司法資源,縮短了辦案周期,跑出了司法為民利民便民的“加速度”。
上沙沃法庭在僅有一名員額法官的情況下,2022年受理案件481件,審結480件,結案率99.79%,其中調撤案件占84.36%,服判息訴率98.02%。
打造“服務型”法庭,為“無訟鄉村”建設奠定基礎
群眾有所呼,司法有所應。針對基層法庭“送達難”問題,上沙沃法庭積極與轄區各鄉鎮黨委政府對接,形成“人民法庭+網格”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基層網格化治理體系覆蓋廣、信息全以及網格員人熟地熟等優勢,法庭干警加入轄區內23個村組的微信工作群,使轄區內50余名網格員成為法庭工作的“千里眼”“順風耳”。近三年通過“法庭+網格”工作模式,成功送達590余份法律文書,法官與網格員合力化解各類糾紛210余件,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對此,上沙沃法庭在轄區60%的行政村設立了“法官聯系點”,這是法官第一時間獲悉糾紛、介入調解的有效平臺。法庭以“聯系點”為觸角,著力構建“法庭+基層所站+人民調解委員會”三級聯動調解網絡,堅持關口前移、有案必調,寧愿多花時間調解,也要維護鄉村和諧、村民和睦,為“無訟鄉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 2023-04-11“12345”解開市域善治“密碼”——蘭州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經驗做法綜述
- 2023-04-11甘肅法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綜述
- 2023-04-11高臺縣法院探索完善案件“速執”新模式
- 2023-04-10秦安縣第三屆桃花會期間交通管制通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