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會聚焦】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的甘肅亮點

肅南縣法院在大河鄉草原開展巡回法治宣傳。 省法院供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石丹丹 通訊員 張江山
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向大會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其中,“甘肅法院設立種子法庭,守護‘農業芯片’”“依托馬背法庭、車載法庭開展巡回審判,暢通司法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培養雙語法官“滿足民族地區群眾司法需求”等甘肅法院特色亮點工作被寫進了最高法工作報告。
種子法庭 守護“農業芯片”
“每到需要簽訂制種合同或勞務合同的時候,法官們都會到企業幫我們把關。”說起“種子法庭”,張掖市某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豎起了大拇指。
張掖是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玉米制種占全國總產量的40%以上。甘州區法院西郊法庭作為集中管轄張掖市甘州區制種產業糾紛的種子法庭,守正創新、積極作為,傾心守護種業“芯片”。
涉種糾紛季節性強,處理不及時會直接影響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了與春耕農忙爭時間、搶進度,西郊法庭建立了涉種糾紛人民調解、行業調解、審前調解和民商事速裁“3+1”快速化解機制,推動轄區70%的涉種農、種企、種業糾紛通過“調解+速裁”的方式快速化解,涉種糾紛化解駛入“快車道”。
此外,西郊法庭組建專門合議庭,與河西學院、種子管理部門、制種龍頭企業合作建立“專家庫”,從種子管理部門、制種行業遴選“專家型”人民陪審員,為涉種案件審理引入專業視角和專業支持。
西郊法庭還積極構建服務制種產業“法庭+”模式,與轄區黨委政府聯動,以“一庭兩所一中心”和五級解紛網格凝聚解紛合力;與工商、農業農村、種子管理等行政部門聯動,對重大案件、熱點問題聯合研判,主動化解行業風險;與行業組織聯動,聯合張掖市種子行業協會等機構對涉種糾紛提前介入、聯合調處;與村級組織、制種企業聯動,以“一村一法官”“一企一法官”機制為制種“種產銷”提供全鏈條法律支持。
兩年來,法庭法官人均走訪企業村社45個,累計開展巡回審判、“送法進企”“普法趕集”活動37場(次),全區涉種糾紛調解、立案、送達、司法確認、審理實現全流程“在線”辦理,涉種糾紛訴訟數量、化解周期實現持續低位運行。
巡回審判 暢通司法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作為“馬錫五審判方式”的重要發源地,甘肅法院始終堅持和發揚巡回審判優良傳統,從“馬背法庭”到“車載法庭”,再到“云上法庭”,巡回審判的腳步從未停歇。
鎮原縣法院孟壩法庭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山區里的正義守護者”。審判團隊堅持就地開庭、當場調解,用最快的時間、花最小的成本、以接地氣的方式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一起離婚糾紛案被告何某,因身患疾病不能外出活動。眼看案件開庭在即,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法官打電話訴說了自己的苦衷。次日,法庭一行三人來到了被告家里。
“沒想到為了照顧我,還能在自家窯洞里打官司,太感動了。”對法官直接上門辦案,當事人何某贊不絕口。“窯洞法庭”調解離婚案的故事,也在當地傳為佳話。
與此同時,全省法院不斷探索實踐,已全面建成“廳網線巡”立體化訴訟服務體系,網上立案、跨域立案、網上鑒定、網上保全、電子送達……真正把法院搬到群眾的“家門口”“掌心里”。
參加庭審有困難怎么解決?訴訟服務從線下搬到線上,讓各類信息在“云端”完成對接,為當事人提供全時空、跨地域、全流程的網上服務。
“喂,您好!是蘭州市城關區法院立案庭嗎?”電話里,法官得知來電者系蘭州人田某,現在德國生活,不能回國辦理立案手續,十分焦急。得知其困難后,法官告知了郵寄立案程序和所需材料。
因當事人無法及時回國,城關區法院組織原被告在線遠程開庭審理案件,并當庭調解結案,跨國“云審判”圓滿化解了這起糾紛。
像蘭州市城關區法院這樣,通過“云上法庭”辦理跨域、跨洋案件,已成為全省法院提供便捷高效訴訟服務的新常態。全省法院順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一站式訴訟服務持續優化,“馬背法庭”“車載法庭”等優良傳統始終堅持,“網上立案”“云上法庭”也深度應用,目的只有一個: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訴訟服務。
雙語法官 滿足民族地區群眾司法需求
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阿萬倉鄉地域廣闊,一直以來,當地牧民過著“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一旦出現草場、買賣等方面的法律糾紛,阿萬倉法庭的雙語法官就會上門調解或審理案件。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雙語法官用地道的藏語,深入淺出地講解法律條文,拉近與當事人的距離。
近年來,甘肅法院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和甘肅省委關于雙語法治人才培養培訓工作要求,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雙語法治人才培養之路。
省法院充分利用甘肅省法官學院平臺作用,按照符合需求、服務審判的原則,根據當前民族地區司法審判工作的實際需求和雙語法治人才的成長規律,合理確定雙語法治人才培訓的類別、對象和規模,累計舉辦全省政法干警漢藏雙語初級班、提高班和漢藏雙語能力一體化等各類長短期培訓班28期,培訓學員3028人次,打造了一支能夠滿足民族地區司法審判工作需要的雙語政法干警隊伍。
此外,省法院與省內高校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充分發揮雙方資源優勢,創新雙語人才培養機制和模式,探索培養漢藏雙語法學本科生的新路徑,先后聯合西北民族大學、甘肅政法大學等高校培養漢藏雙語法律學歷生220余人次,實現雙語法治人才培養轉型,為民族地區依法治理培養更多后備人才。
“雙語普法”,讓法治宣傳“走新”更“走心”。省法官學院牽頭,以經過培訓走上工作崗位的漢藏雙語政法干警為主要力量,采取送法進農牧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等活動,主動為廣大農牧民群眾、青少年學生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通過漢藏“雙語普法”的形式,推動法律宣傳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
近年來,我省雙語法治人才在司法審判和法治宣傳中,通過雙語訴訟服務、雙語調解、雙語審判、雙語釋法等方式,解決了少數民族群眾訴訟語言不通的問題,拉近了與當事人之間的情感距離,為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法治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 2023-03-03隴南南陽派出所:“六字”警務工作法提升服務水平
- 2023-02-23蘭州市公安局城關分局聯合城關區委網信辦開展低俗短視頻專項治理行動
- 2023-02-23蘭州市西固公安分局網安大隊聯合區委網信辦依法約談網絡主播
- 2023-02-23城關交警開展春季大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