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記者 宋芳科
因為一棵樹,戀上一座城。
天水南郭寺,距今2500余年的春秋古柏依然蒼勁雄渾。
分布在全市擁有100年以上樹齡的4000多棵古樹,是天水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活著的名片。
“古樹是大自然饋贈給天水人民的禮物,我們一定要立法保護好。”天水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陳維林如是說。
9月17日上午,由甘肅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組織開展的“地方人大工作創新與實踐”集中采訪活動走進天水市。天水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如何保護好以古樹為代表的“根”,以城市文明為代表的“魂”,天水市人大常委會用好地方立法權,創新探索小切口立法,緊密結合地方實際,依法保護城市的“根”和“魂”。

“古樹是活著的文物,它們歷經百年甚至千年滄桑,跨越世紀、跨越千年依然與天水人民朝夕相伴,我們必須保護好他們。”天水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主任付建紅表示,特別是一些千年古樹,按照年齡來說都是耄耋老人,必須精心規范養護。
保護古樹的經費,全民共護的意識,規范科學的養護等都是古樹保護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有些古樹生存空間被硬化,有些古樹生長在居民小區,與居民爭空間。”付建紅說,在古樹保護中這樣的問題需要法律規范。
天水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制定《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列入2018年度立法計劃。2018年經常委會兩次審議,2019年1月13日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再次審議并表決通過了《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
2019年3月28日,經甘肅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批準,《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是天水市獲得地方立法權后制定的第一部實體性法規,也是一部具有天水特色、符合市情實際、便于操作的地方性法規。”陳維林表示。
《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共二十四條,主要對立法目的、定義分級、適用范圍、保護原則、管護責任、禁止行為、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它的出臺,為加強和規范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有效防止損害古樹名木違法行為提供了法治保障。
《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頒布實施以來,在市人大常委會的持續監督和支持下,在市、縣區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有效實施下,通過合理的經費保障得到較好的貫徹實施。

2020年上半年,天水市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多次深入縣區開展依法古樹保護調研檢查,監督整改存在問題。
8月,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又組成執法檢查組開展了《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貫徹實施情況執法檢查。
8月28日,天水市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執法檢查組的執法檢査報告,并以聯組會形式開展了專題詢問,通過了《天水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貫徹實施<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的審議意見》。
同月,天水市人大常委會組成督查組,就市政府貫徹落實《審議意見》情況進行了跟蹤督查。
一系列的視察、執法檢查、督察讓《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落到實處,成為天水古樹的保護盾牌。
2021年,天水市完成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共普查古樹名木4810株,登記建檔4765株,掛牌2300株。
其中新發現秦州區汪川鎮高山刺葉櫟古樹群,麥積區甘泉鎮泰山廟古柏樹群、古油松群,麥積鎮崇福寺古柏樹群,新陽鎮鳳凰山古木梨樹群、橋子溝古木梨樹群,清水縣金集鎮古柏樹群等為天水古樹名木再添新綠。
同時,依據《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天水市各級政府加大對古樹保護力度,特別是對破壞和影響古樹的行為依法查處。
武山縣對馬力鎮王門村村民燒毀楸桐樹案件依法進行嚴肅處理,并組織開展專項督查,對后續處理措施落實情況及時進行跟蹤宣傳報道,以點帶面開展警示教育,引導廣大群眾樹立保護古樹名木意識。
秦州區對太京鎮部分古槐樹電線電纜以及繩索鐵絲嵌入樹身影響古樹生長問題,依法進行拆除,消除安全隱患。
秦安縣對普渡寺千年白皮松周圍房屋圍繞、地面硬化影響正常生長問題,重點督辦,拆除南面院房和硬化地面,嚴格落實救護措施。
一項項措施不僅保護了古樹本體,還保護了古樹生長空間。

“我們已經搶救復壯古樹202棵,這些古樹都是幾百年、上千年的老樹,不僅要保護,還要專業科學地保護,《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施行,給了我們規范和標準,為我們進一步保護好古樹提供了法律支持。”付建紅說。
杜甫的《秦州雜詩·十二》中就有對南郭寺春秋古柏的描述。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中的老樹就是春秋古柏,在杜甫生活的那個年代,都已經是老樹,時光又過千年,老樹依舊相伴,這是一座城的幸福。
在天水,還有很多像春柏一樣有傳奇故事、有人文歷史的古樹,通過《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的施行和保護,它們將繼續與這座城市相伴下去。

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天水不僅有古樹還有古城、古民居。
陳維林表示,作為地方人大,他們將用好立法權,從小切口入手,立惠民之法,探索為天水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提供法律保障,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天水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由天水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于2021年11月30日表決通過,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2022年3月31日審查批準,是天水市制定的第四部實體性法規。
“為文明立法,讓文明入心”這是天水人大常委會小切口立法的又一次嘗試,旨在通過法律規范和引導群眾文明新風,共創美好家園。

天水西關古城原來是一片老街區,公共服務設施落后,居民人居環境較差。通過升級改造老街區成為古城旅游區,與城市一起換新的還有居民的文明水平。
“《天水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施行以來,經常組織宣傳,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文明素養也要提高,像隨地吐痰、亂扔煙頭等不文明行為不應該有,我發現了也會勸阻。”天水古城居民張敏告訴記者。
“有了《天水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我們勸說市民有法可依,比如樓道亂堆亂放以前說還有人不聽,現在我們拿條例中的法條給他們解釋,大家配合多了。”秦州區自由路社區副主任王平表示。
天水市正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我們每個人都是文明城市爭創者,《天水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開門立法,從開始就是全民參與,對市民文明素質提高是一種推進,期待良法善治,為文明城市增磚添瓦。”天水市文明辦調研督查科科長李宏說。

- 2022-09-19立法保護非遺 天水張家川“花兒”唱響新時代
- 2022-09-19地方立法保護紅色資源 定西市首開甘肅先河
- 2022-09-19“溫情”法官 真心為民——記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獲得者豆麗娟
- 2022-09-19忠誠守護國門 淬煉青春底色——記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王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