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警方提醒 發表論文應通過正規途徑投稿不可采取“走后門”的方式
中國甘肅網7月5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道 7月4日,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提醒廣大市民防范網絡刷單、貸款辦卡、謊稱幫忙消除征信問題、謊稱能在省級平臺發表論文等類詐騙。發表論文應當通過正規途徑投稿,不可采取“走后門”的方式,如有人謊稱是內部工作人員,辦事需要好處費,請立即撥打96110報警。
網絡刷單詐騙
近日,隴南市W女士瀏覽微信公眾號時,看到一則通過拍照賺錢的廣告,就掃碼添加了一名客服,客服告訴W女士可免費學習賺錢教程,W女士輸入支付寶密碼之后,支付寶花唄上的錢立即被轉走了2399元,并在賬單中出現了一筆支付記錄。W女士聯系客服后,客服讓W女士加售后人員微信進行理賠,要求W女士向其提供銀行卡號,填寫賬號、姓名、金額,并將轉賬的步驟截圖發送即可。W女士按照要求操作后,銀行卡立即被轉出5000元。W女士急忙聯系售后客服,對方仍欲哄騙W女士繼續下載貸款平臺貸款,還說24小時可到賬。W女士發覺自己被騙,遂報警。省反詐中心提示:刷單刷好評等都是違法行為,看似免費“午餐”的背后,實際是騙子精心謀劃的詐騙陰謀。不要隨意給別人提供自己的銀行、支付寶、微信等賬號信息。時刻謹記網絡刷單都是詐騙,一旦被騙,請立即撥打96110報警。
貸款辦卡類詐騙
近日,張掖市H女士報警稱其收到一條內容為點擊網址下載APP即可貸款的信息。之后,資金緊張的H女士點開了鏈接,按照平臺的提示,填寫了身份證號,并綁定了銀行卡。在貸款批復成功H女士準備提現時,系統提示提現異常,顯示賬戶已被凍結,H女士遂聯系后臺客服,客服告知H女士需下載另一款APP與平臺辦理員聯系賬號解凍。H女士按提示傳給對方身份證照片和銀行卡號,之后又轉賬10000元的解凍資金,轉賬成功后頁面跳轉到提現狀態,結果操作過程中頁面顯示賬戶再次被凍結,需要30000元資金才可解凍并提現貸款。此時H女士發現被騙,遂報警。省反詐中心提示:如需資金周轉請前往銀行或向正規貸款渠道進行咨詢。網絡貸款套路多,可提供資金辦理的短信大多都是詐騙。一旦被騙,請立即撥打96110報警。
謊稱幫忙消除征信問題類詐騙
近日,嘉峪關市的S女士接到一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某購物平臺的客服,還說S女士在上學期間辦理過的校園貸款現在必須注銷否則會影響征信,S女士就按照對方的指令一步步操作,對方先讓S女士添加自己為好友,之后又誘導S女士下載一款即時視頻會議軟件,通過屏幕共享后,對方先以需要刷流水為由誘導S女士將某三方支付軟件里余額提現至對方賬戶,在S女士詢問緣由后,對方又以賬戶尚未注銷要求繼續操作,S女士信以為真,向對方提供的賬戶中轉賬5000元,后S女士意識到被騙合計14669元,遂報警。省反詐中心提示:個人征信是否良好請直接到中國人民銀行查詢,任何第三方機構給出的征信報告均不可信。虛假征信往往利用受害人擔心其征信問題的心理來實施詐騙,如接到這種信息后,直接采取掛斷電話,刪除聊天方式等措施,發現被騙,請立即撥打96110報警。
謊稱能在省級平臺發表論文詐騙
嘉峪關市的U先生在某群內添加了一個自稱可以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的社交軟件賬號,并稱自己是某廳內部工作人員,有能在省級平臺發表論文的內部名額,每發表一篇論文1500元,之后U先生通過支付平臺向對方提供的賬戶轉賬1500元。轉賬后論文并未按照約定的時間在相應刊物發表,且對方已失去聯系,U先生男士意識到被騙,遂報警。省反詐中心提示:發表論文應當通過正規途徑投稿,不可采取“走后門”的方式,如有人謊稱是內部工作人員,辦事需要好處費,請立即撥打96110報警。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伊曉明
相關新聞
- 2021-06-28甘肅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 2021-06-01甘肅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 2021-03-15甘肅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 2021-03-10甘肅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