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文化 >> 人文之旅

      黃河峽谷里的藝術寶庫——炳靈寺石窟

      2024-10-30 09:53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原標題:黃河峽谷里的藝術寶庫——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

        陳赟平

        在臨夏州永靖縣劉家峽水庫的西南,坐落著一座年代久遠的“湖畔石窟”,這就是炳靈寺石窟。它如一顆絢麗多彩的明珠,鑲嵌在水庫西南的小積石山中,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石窟藝術吸引著四方游客。

        從永靖縣城到炳靈寺石窟有30多公里,有水、陸兩條路線,聽朋友介紹,從水路可以游覽劉家峽水庫,到炳靈寺是一路的詩情畫意,于是我們選擇了這一條路線。

        自劉家峽大壩處行船前行,遠遠望去,雄偉壯觀的攔河大壩猶如一把天鎖,橫臥在兩岸之間。碧玉般澄凈明澈的水面漫無邊際,藍天白云下晚霞般的山體映射于碧水間。自此山環水繞,山巒峭聳如石林,丹霞映水如烈焰升騰于大河之上,美不勝收。再往前行,遠遠看見雄壯的劉家峽黃河大橋橫跨兩岸,猶如一道彩虹。過大橋后,水面越來越開闊。一群水鳥緊貼水面飛翔,翅膀濺起一路水花,配上金秋的暖陽,畫面十分溫馨。

        向西拐進峽口,水面變窄,抬頭仰望,巍峨的姊妹峰矗立前方,緩緩從它的左面繞過,眼前豁然一亮,高聳的土黃色山體上赫然列著“炳靈寺”三個大字,此行的目的地到了。

        下船上岸后,順著小路往里走,左面是一長方形條石,上面用中英兩種文字刻著“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 炳靈寺石窟”的褐色大字。迎面是仿古漆紅的炳靈寺大門,獨具匠心。

        早在1400年前,南北朝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就在《水經注》中寫道——“河北有層山,山甚靈秀,山峰之上,立石數百丈,亭亭桀豎,競勢爭高,遠望參參,若攢圖之托霄上。其下層巖峭舉,壁岸無階,懸巖之中,多石室焉”這是已知對炳靈山水最早的文字記載。

        據資料記載,炳靈寺在魏晉時稱唐述窟,唐代稱龍興寺,北宋稱靈巖寺,明永樂年后稱“炳靈寺”,延續至今。“炳靈寺”又名“冰靈寺”。

        炳靈寺石窟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擴建。石窟分為上寺、洞溝、下寺三處,分布在大寺溝兩岸的紅砂巖崖壁上,洞窟層層疊疊,棧道曲折盤旋而上。炳靈寺所在積石山山巖的地質結構系細黃沙巖,易于開鑿雕造,但不耐風化潮解。由于該地氣候干燥,加之峭壁的高處巖層往往突出如屋檐,對部分窟龕起著遮蔽風雨和避免太陽暴曬的作用,因而許多窟龕造像雖經千百年的歲月,至今仍得以相當完整地保存著。

        扶著一段一段的鐵質欄桿,沿著一道一道的曲徑石廊邊走邊看,左邊高達60多米的懸崖上,分布著大小不一的石窟和佛像。有些洞窟很小,里面只有一尊塑像,還有很多小的塑像雕刻在崖壁上,有的洞窟還加了木制的小門,就像巖壁上開了扇窗戶一樣。

        駐足觀看,始建于唐代的第3窟吸引著我們停下腳步。此窟不大,窟內中間雕有一方形坡頂石塔,正面開一小門,像一個縮小版的殿堂建筑;第6窟是北周時期的石窟,面積不大,里面南北兩壁各立菩薩一尊,均戴灰色冠,手執寶瓶。接下來參觀的是第70窟,里面稍大,雖是唐代開鑿,但窟內有明代重塑的八臂十一面觀音像,觀音雙手合十,左右各三臂,自然伸展,頭像分為五層,由下往上遞減,總共十一面。望著肅穆莊嚴的窟龕,看著形態各異的石雕佛像,不由得贊嘆古人的聰慧和精湛的工藝。

        在石窟北段,有著名的彌勒大佛。大佛表情莊嚴,嘴唇厚實,上半身依山而雕,下半身為泥塑,它的左手殘缺,右手自然下垂在膝蓋上。在大佛的左上方,就是著名的169窟。位于大寺溝地表以上60米的崖面上,是向東南開口的天然洞窟,而非人為按規劃開鑿的石窟。人們根據洞窟的地形,因地制宜修建墻面,以木板加固,塑土造像,繪畫。

        保存完整的169窟,窟內規模宏大、內容豐富,有大量造像與壁畫,是炳靈寺最重要的瑰寶。

        窟內造像大部分以泥塑和石胎泥塑為主,造像的神采和意境至今熠熠生輝。西秦造像中有的佛像身姿挺拔,表情莊重。有的剛健中透出英武和智慧,有的佛像著輕薄透體的通肩大衣,挺拔瀟灑,人體的美感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窟旁高達27米的大坐佛,面部圓潤,嘴角上翹,面帶微笑。

        除了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藝術,琳瑯滿目的壁畫更具藝術魅力。這里近1000平方米壁畫,雖經歷千年的風雨滄桑,仍保持著鮮艷如初的色澤。如12龕說法圖壁畫采用中國傳統線描與西域暈染相結合的繪畫技法。暈染僅在佛、菩薩的雙眉、鼻梁、頸部,不同于西域大面積暈染,體現了中西繪畫技法初步結合的面貌特征。而11龕佛、菩薩、飛天的造型非常具有西域特點。尤其是飛天呈U形,與金塔寺飛天極為相似,堪稱是西域式飛天的雙壁。在一些小巧玲瓏的佛龕中,還遺留著許多裝飾畫,其中以藻井最為精美,以華蓋為中心,四邊飾以植物紋、云紋、火焰、寶珠、垂幔等,變化巧妙,色澤艷麗。

        169窟內壁畫題材豐富,形式多樣,從不同角度展現出自十六國時期佛教興盛以來,西北地區佛教藝術、繪畫藝術等方方面面,具有獨特新穎的藝術感染力。

        停留于此,似乎穿越時空的隧道,仿佛看到古代的工匠們,用豐富構想和聰明才智,不辭辛苦攀爬在懸崖峭壁間,一手緊握石塊,一手緊握鑿子模樣的器具,創造出一個個神情活現的石雕佛像。觀賞著這些藝術精品,在得到藝術享受和美的陶冶的同時,你不能不為我國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和高超技能所嘆服!

        走出石窟,前方滔滔黃河,滾滾向東流去。回望炳靈寺,這個坐落在古絲綢之路上的要沖之地,在黃河母親的孕育下,接納了來自各地的文化,成為中原文化、吐蕃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的一個交匯點,留下了如此珍貴的石窟遺產。這些古老的石窟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靜靜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等待著每一位來訪者的傾聽與感悟。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尤物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 国产色视频网免费|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美国式禁忌在线播放|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yellow日本动漫高清小说| 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娇妻校花欲乱往事叶子|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欧美老肥妇BBWBBWBBWPICS| 又硬又粗又长又爽免费看| 黑色毛衣在线播放|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一级做a爱视频|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免费|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第一章岳婿之战厨房沈浩|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 你懂的在线视频|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 亚洲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网站| 伊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日韩美女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久久国产热视频| 欧美xxxx做受欧美精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