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wǎng) >> 甘肅文化 >> 收藏考古

      甘肅簡牘博物館展現(xiàn)生生不息中華文脈—— 書于竹木 托載千年(文化中國行·走進專題博物館)

      2024-07-22 16:03 來源:人民日報

        甘肅簡牘博物館展現(xiàn)生生不息中華文脈——

        書于竹木 托載千年(文化中國行·走進專題博物館)

        本報記者 何思琦

        圖①:居延里程簡(左)和懸泉里程簡。   甘肅簡牘博物館供圖   

        圖②:學生在館內(nèi)參觀。   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攝   

        圖③:文創(chuàng)咖啡。   甘肅簡牘博物館供圖

        在紙發(fā)明之前,中華文明書于何處?以竹、木為原材料制成的簡牘,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文字載體之一。

        這是一個長達千余年的“簡牘時代”。《尚書·多士》中“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的表述,是有關簡冊的最早記錄。自殷商至晉,漫長歲月中,簡牘化為歷史的見證。這些書于竹片木板之上的文字,承載著中華文明的記憶,穿越千年而來。

        漫漫黃沙之下,6萬多枚簡牘出甘肅。

        甘肅簡牘博物館是目前全國漢簡藏量最大的專題類博物館,藏有各類文物50129件(組)。這些珍貴的簡牘文物,向人們講述著2000多年前,發(fā)生在河西邊塞、絲綢之路上的故事……

        探尋竹木之書里的歷史

        23厘米長、1厘米寬,一枚標準尺寸的簡牘,細細長長。

        放馬灘秦簡、居延新簡、肩水金關漢簡、懸泉漢簡……在甘肅簡牘博物館,僅簡牘就存有近4萬枚。

        初見,枚枚簡牘上記錄的滿是宏闊。

        取材于當?shù)氐暮鷹睢⑺赡尽⒓t柳,這些細長木片上保存著眾多文書、典籍,記錄了從國家制度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類詔書、檄書、律令、簿籍、符傳,種類繁多、形制各異。如果說正史中記載著國家大事,那么簡牘則讓歷史血肉豐滿,纖毫畢現(xiàn)。

        “哀憐賜記,恩澤誠深厚,得聞南方邑中起居,心中歡喜”。大漠中的居延邊塞,一名戍卒收到書信,得知家中起居平安,心甚歡喜。

        “卒池候食三石二斗二升少”。日日戍防,一個名為“池候”的戍卒每月吃糧量被認真記錄。

        “甲渠候官行者走日時在檢中”。邊塞郵路上,一群漢代“快遞員”辛勞奔走,保證信件準時送達。

        “弟幼弱不勝,愿乞骸(注:簡牘原文為胲)骨,歸養(yǎng)父病”。一封乞歸信,人們仿佛看到戍邊兄長正焦急地懇請上級準許其歸家照顧病父……

        “甘肅簡牘博物館所藏簡牘內(nèi)容豐富、文化厚重,是記錄西北邊塞生活的‘百科全書’。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河西邊塞,無論是屯戍勞作、候望烽火,還是往來書信、衣食住行……漢簡中都有所體現(xiàn)。”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朱建軍介紹。

        西漢在河西走廊修筑了綿延千里的塞垣,屯戍結(jié)合,大批人員遷徙至邊塞。居延地區(qū)處于沙漠和戈壁之間,古時有“弱水流沙”之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人王維在《使至塞上》中描繪的蒼茫壯麗,正是發(fā)生于這片大地。

        歷史總是藏著無數(shù)動人的細節(jié)。20世紀70年代,兩萬多枚居延新簡的發(fā)現(xiàn),讓人們拿到了打開歷史的一把新鑰匙。

        “作為塞防體系,居延地區(qū)有大量往來人員。因此,居延漢簡不僅有反映家國情懷的宏大敘事,也有屬于普通戍卒百姓的人間煙火。通過這些文字,我們?nèi)匀荒芨惺軄碜?000多年前的柔情和溫暖。”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主任肖從禮說。

        “偉卿足下毋恙,叩頭,閑者起居無它,甚善,賢獨賜正臘□……□丞問起居燥濕,叩頭。偉卿強飯厚自愛,慎春氣”“旦莫盡真不久,致自愛,為齊數(shù)丞問甬君成起居,言歸……請,叩頭,因為謝。骍北尹衡叩頭,塞上誠毋它可道者……”

        這是一枚出土于甘肅省金塔縣境內(nèi)漢代肩水金關遺址的漢簡《尹衡致偉卿書信木簡》。早晚要勤添衣物,慎春氣忌風寒,友人間的真摯情感自然流露。然而一句“塞上誠毋它可道者”,卻道盡了塞上戍邊生活的苦寒艱辛。

        “館內(nèi)展示的5封居延地區(qū)書信,反映了邊塞人家的日常生活、精神情感,展現(xiàn)了當時的真實場景。每一枚簡牘都有故事,簡牘中出現(xiàn)的每個人物都反映著一個時代。”肖從禮感慨。

        從居延官吏的讀書單到工作日志,從全家人的出入關“年卡”到戍卒每日工作“打卡”憑證。一枚枚漢簡封存了歷史記憶,復原了鮮活故事。在這方寸天地上,舊日時光穿越千年,被后人無數(shù)次駐足觀望。

        站在展廳中,觀眾陳桂蘭夫婦看得投入,“我們好像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讀著這些至今清晰可辨的字跡,仿佛走進邊塞,看到古人蘸墨寫下文字的瞬間。”

        揭開古絲路驛站的面紗

        從長安(今陜西西安)沿秦嶺、祁連山、天山一路往西,一條絲綢之路綿亙?nèi)f里,延續(xù)千年,見證“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

        “長安至茂陵七十里,茂陵至茯置卅五里……”兩枚館藏漢代里程簡清晰勾勒出絲綢之路東段路線。從長安到敦煌,一條直通西域的“國道”,在吉光片羽中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絲綢之路如何真正走通?人們曾有許多猜測。居延里程簡、懸泉里程簡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漢代從長安到河西地區(qū)的驛置路線、道路里程提供了原始數(shù)據(jù)。”甘肅簡牘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韓華說。

        2014年,“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韓華介紹,“兩枚里程簡為絲路申遺提供了重要材料支撐,實證絲綢之路是一條真實存在的中西交流通道。”

        20世紀90年代,2.3萬余枚漢簡出土于甘肅敦煌的懸泉置遺址。多次出現(xiàn)的“懸泉”二字,揭開了一座早已消失千年的古絲路驛站的“金色”面紗。

        “懸泉置遺址的發(fā)現(xiàn)非常偶然,考古人員曾先后三次考察。”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何雙全介紹,第三次考察前一晚,大風吹出千年文物。“懸泉置以亭行”,一枚簡上的工整隸書,讓懸泉置遺址重見天日。“大家白天挖,晚上整理,一人一根蠟燭對著漢簡看。”回憶起當年,何雙全很激動。

        走進“簡述絲路”展廳,一幅磅礴的史詩畫卷在眼前緩緩打開。

        出長安,列四郡,據(jù)兩關。自張騫鑿空西域,中西方文明交流的萬千故事在漢簡上被真實記錄,成為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實證。

        跟隨講解員蹇慧東的腳步,一枚枚簡牘好像通俗有趣的古代小說,記錄著發(fā)生在絲路驛站中的故事。

        “八歲,高五尺五寸,名曰音小……”懸泉漢簡中有一部《傳馬名籍》。傳馬是懸泉置的重要配置,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名籍記載馬的名稱、年齡、身高等信息,堪稱馬的“戶口本”。由18枚簡牘組成的《過長羅侯費用簿木簡冊》,記錄了公元前61年,長羅侯常惠及隨行人員過懸泉置時的開銷賬單,使團在途經(jīng)歇住期間食用了酒、牛肉、羊肉、米、豉、醬等,為研究當時人員來往和飲食結(jié)構提供了一手考古資料。

        “超過200場次的講解,讓我通過一個個小細節(jié)重新認識歷史,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歷史原貌。”蹇慧東說。

        懸泉漢簡中一份關于“吃雞”的記錄,吸引了參觀者李耒田的注意。“最凡雞卌四只……”這份《元康四年雞出入簿》記載了懸泉置內(nèi)一年入雞、吃雞的消費情況,是懸泉置的一份“葷菜標配”。

        來自四川成都的李耒田剛高考完,甘肅簡牘博物館是他研學旅程的第一站,“走進展廳,油然而生兩個字,厚重。而像古人‘吃雞’這種有趣記錄,讓我感到真實的歷史那么可感、可親。”

        “甘肅簡牘盡管歷史久遠,很多殘缺不全,但它們作為當時政治、經(jīng)濟、社會活動的真實記錄,呈現(xiàn)了社會原貌,在歷史研究中具有補史、證史、糾史價值。不僅補充了歷史文獻記錄的不足,也印證著傳世文獻所記載的歷史事實。”朱建軍說。

        讓沉睡的簡牘文物“講故事”

        氣勢豪放的隸書,瘦勁挺拔的篆書,大小不拘的草書,疏密得體的行書……在甘肅簡牘博物館序廳,一面巨大的簡牘字體墻映入眼簾。陽光下,一列列文字就像嵌入光影繪就的細長光條,一條金色銅質(zhì)裝飾帶位于其間,象征著絲綢之路的走向,從墻上延伸向地面。

        步移景異,一次尋“簡”之旅就此啟程。

        作為專題類博物館,簡牘文物相對單一,簡牘學又被稱為“冷門絕學”,學術門檻高。如果不做解讀,觀眾很難直接感受到簡牘的魅力。

        怎樣既嚴謹客觀,又直觀有趣地呈現(xiàn)給觀眾?在籌備階段,這個難題曾擺在負責基本陳列策展的韓華面前。

        “人們一提到茫茫戈壁,就是灰色、土黃色,我希望觀眾在看完展覽后能體會到‘豐富多彩’,把我們對歷史的思考,對文字、書法價值的理解傳遞開來。”韓華介紹。“簡牘時代”“簡述絲路”“書于簡帛”“邊塞人家”,四個基本陳列最終和觀眾見面。

        “原本只預留了1小時,沒想到從中午一直逛到閉館,這應該是最近看過最喜歡的博物館了!”在社交平臺上,一位網(wǎng)友在參觀后寫下這樣的文字,“以前看過一些專題展,往往只是打卡完工,這家新館非常有看點,展覽中有許多普通人的故事,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令人動容。”

        設置封檢、木楬等道具,觀眾可拿起感受;復原案臺書架,布置毛筆削刀,立體化呈現(xiàn)簡牘使用場景;體驗互動,生成一張屬于自己的“日書”及出關憑證;用電子放大鏡將文物放大10倍細細觀看,八分隸書的筆法特征就在眼前……在這里,無數(shù)細節(jié)等待著游客發(fā)現(xiàn)。

        “先把簡冊編好再寫簡……”一場“百人寫簡牘”活動正在序廳舉行,沉浸式感受簡牘的編聯(lián)與書寫,體驗者們一筆一筆在細窄木條上臨摹著。

        在“懸泉郵驛”主題郵局,買上一張簡牘特色明信片,蓋上“永年”紀念戳,將祝福和思念傳遞給遠方的好友。

        在12種可以選擇的咖啡拉花里,選上一個“簡”字,邊品邊看;炎炎夏日,來上一根文創(chuàng)雪糕,也是不錯的體驗。

        “館里不僅有可售賣的成品,還有可以親身嘗試的文化體驗活動。拓印、寫簡,制作書畫簡冊等等,游客自己將簡牘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更能加深認識。”蹇慧東說。

        生活在河西走廊,閉上眼,仿佛還能聽到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向遠處望去,裊裊孤煙仍在大漠飄飛。在這片土地上,邊塞人家揮灑的汗水、絲路古道上的崢嶸歲月,匯成了萬千故事,流傳至今。

        “作為一家新建的以簡牘為專題的博物館,未來還有很多的挑戰(zhàn),但作為人類文明的保護者、傳承者,我們責無旁貸。”朱建軍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1日   第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wǎng)”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wǎng)版權稿件,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wǎng)”。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wǎng)微信中國甘肅網(wǎng)微信
      中國甘肅網(wǎng)微博中國甘肅網(wǎng)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wǎng)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wǎng)(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wǎng)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7在线观看|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日本wwwxxxxx|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英语老师解开裙子坐我腿中间|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快点h视频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添a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四名学生毛还没长齐在线视频| 日本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国语自产拍天天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一区| 最近中文字幕2018中文字幕6|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美国omakmanta|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杨幂| 香蕉视频网站在线| 埋在老师腿间喝圣水 | 国产性生活视频| 2020天天干| 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图片高清 |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吃奶摸下高潮60分钟免费视频| 麻豆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 日本在线www|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欧美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高潮|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电影|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亚洲精品456|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看 |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国产a毛片高清视|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精品|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