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中旬,在蘭州市永登縣苦水鎮,33歲鄧鑫擊打起太平鼓。 九美旦增 攝
中新網蘭州2月18日電 (徐雪 魏宇嘉)2月中旬,在甘肅蘭州市永登縣苦水鎮,33歲鄧鑫擊打起太平鼓,紅色的鼓或被擎于頭頂,或被旋至身后,騰起跨越間,鼓鞭捶打出陣陣鼓聲,頓挫磅礴,具有穿透力。
蘭州太平鼓是一種具有濃郁西北風情的漢族鼓舞,主要流傳于蘭州、甘肅酒泉等地,因其含有慶賀太平的美好寓意,是當地民眾春節最喜愛表演形式之一。蘭州太平鼓素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譽,又與安塞腰鼓、威風鑼鼓、開封盤鼓、鳳陽花鼓并稱為“中華五鼓”。2006年,蘭州太平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2月19日,演員在黃河岸邊的蘭州水車博覽園內進行太平鼓表演,歡慶元宵佳節。(資料圖) 楊艷敏 攝
鄧鑫師從蘭州太平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繆正發,至今練鼓已有20余年。太平鼓、社火表演是當地流傳下來的年俗,幼時的鄧鑫常常跟隨鼓隊走街串巷,百看不厭。
繆正發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說,蘭州太平鼓是一種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漢族原生態鼓舞,每逢大型慶典活動,太平鼓表演都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鏗鏘有力的鼓點與獨特表演風格,具有濃厚的西北特色和藝術魄力。
“太平鼓不用木質鼓槌,而是用麻繩和皮條、布條擰成鼓鞭,擊打的基本形式有蹲地式、騎馬式、跳躍式、托舉式、翻身式,打法分單鞭、雙鞭兩種。表演方式有行進式和場地式兩種。”繆正發介紹說,為了方便表演,手藝人在鼓身的中間加了兩個環子,將原有48斤的鼓改良為9斤,此外,還有更為輕便小巧的“少年鼓”。

2021年6月30日,蘭州太平鼓教育保護實踐基地啟動儀式在蘭州新區舉行。(資料圖) 高展 攝
今年68歲的繆正發與徒弟鄧鑫一樣,與太平鼓“相識”于幼年。數十載的相伴,對鼓的感情亦愈深,由于上了年紀,繆正發已不再舞鼓,但他換了種方式表達著熱愛。
繆正發除了教授、創新太平鼓的表演形式外,還搜集整理相關視頻和文字資料,為傳承保護該非遺積極奔走。如今,苦水鎮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項、省級非遺項目2項、市級非遺項目5項。
繆正發還說,苦水太平鼓以民間組織的形式成立,遍及苦水鎮12個行政村,取得多項殊榮。1991年參加山西省官方承辦的“中國國際鑼鼓節”暨中國文化藝術節獲金獎;2000年以苦水太平鼓隊隊員為主要代表的永登縣太平鼓藝術團赴江蘇參加“中國鼓王”大賽,獲“天下第一鼓”稱號。
也正是在繆正發等非遺傳承人的推廣下,當地太平鼓隊最多的時候有成員百余人,當他們整齊劃一地舞鼓時,氣勢如奔騰的黃河,西北漢子的剛健豪氣盡顯。同時,太平鼓也從街巷廣場逐步走向了“舞臺”。
當地官方為了進一步傳承保護太平鼓,還在學校開設相關課程。13歲的苦水鎮苦水街小學學生楊志發一年前主動報名學習,每周都會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練習相關動作。
“我已經加入了少年太平鼓隊,學鼓的同時也鍛煉了身體。”楊志發說,他將繼續堅持學下去,希望早日舞出一整套流暢利落的動作。(完)
相關新聞
- 2022-02-21蘭州永登上演3.3米苦水高高蹺非遺絕活
- 2022-02-17【鏡觀隴原】文縣:“池哥晝”跳起來 白馬民俗鬧元宵
- 2022-02-17甘肅省社火鬧元宵
- 2022-02-16岷縣:古老神秘的巴當舞 非遺文化的活化石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