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文化 >> 文史博覽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甘肅

      21-03-02 09:29 來源:甘肅日報 編輯:趙滿同

        原標題:從歷史深處走來的甘肅

        祁連山

        甘肅省博物館藏隋代連珠紋扁壺

        屬于大地灣文化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馬家窯文化彩陶舞蹈紋盆(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

        本報特約撰稿人 張克復

        甘肅位于中國的西北部,黃河依勢從境內穿越而過,北依沙漠,南臨雪山草地,多樣的地貌造就了甘肅獨特的人文環境。

        甘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勤勞、勇敢的甘肅各族人民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一二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在這里的一些河谷臺地上。在新石器時代,從隴東到河西,從甘南到肅北,到處都有原始先民們活動的遺址,這時期的隴原大地已經閃耀著遠古文明的曙光。再往后,遠古文明又孕育、繁衍出了更為輝煌的文明。甘肅的歷史成為中國歷史重要組成部分。

        羲軒桑梓

        相傳甘肅是伏羲、女媧和黃帝的故鄉,被稱為“羲軒桑梓”。史籍記載:“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紀”,即今秦安縣北、靜寧縣南一帶。傳其母孕十二年而生,故命名其誕生地為“成紀”。這是甘肅最早見于史籍的地名。

        伏羲氏“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犧牲以充庖廚,故曰庖犧”。女媧乃母系氏族首領,傳說是伏羲同母之女弟,也誕生于成紀。她“惟作笙簧……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淫水”。據唐司馬貞《三皇本紀》,伏羲、女媧就是“龍的傳人”的始祖。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據《水經注》記載,“黃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的軒轅谷(今清水縣境內)。“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見之。”至今崆峒山有問道宮(黃帝問道處)、望駕山(以望黃帝駕臨處)等古跡。黃帝并曾“西濟積石,涉流沙,登于昆侖”。“黃帝崩,葬橋山”。《史記索隱》引《漢書·地理志》:“橋山在上郡陽周縣。”《史記正義》引《括地志》:“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陽周縣、羅川縣即今甘肅正寧縣,黃帝遺陵位于正寧縣二頃塬與五頃塬之間。五帝中之顓頊高陽氏也“西行于流沙”(流沙,在今張掖市北,一說在敦煌)。這進一步說明甘肅為華夏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絲路孔道

        古代甘肅境地,是中西陸路交通的必經通道和重要門戶,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由東向西橫貫全境,被稱為“絲路孔道”。

        傳說,黃帝和堯、舜、禹都到過古西域,同時古埃及、印度、渠搜國、奇肱國及西域母系部落首領西王母等都與中國有友好來往。在殷墟商王武丁(約前1250年—前1192年)配偶婦好墓中出土玉器756件,經鑒定基本上都是新疆玉。《穆天子傳》載,周穆王曾率六師之眾西巡昆侖丘,見西王母。著名歷史學家岑仲勉認為其路線是自鎬京(西安)出發,經今平涼、六盤山,至張掖,沿黑河北上居延澤,西行入新疆,回程仍過張掖,經臨洮過隴山回鎬京。可見甘肅境內“絲綢之路”南北兩道,商周時可能已經開通。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漆器、銅鏡在俄羅斯烏拉干河流域多次發現,在德國斯圖加特、克里米亞半島、烏拉干河流域公元前5世紀至前3世紀的古墓中,也有中國絲綢出土。說明中西之間早就通過甘肅境內涇、渭谷地和河西走廊的陸路互相往來。

        位于黃河以西、祁連山地以北、北山之南,長千余公里、寬幾公里至百余公里的狹長地帶,是中西往來的必經孔道,稱為“河西走廊”。漢初,河西被匈奴占據,為休屠王、昆邪王駐牧,交通阻斷。漢武帝繼派張騫出使西域之后,于元朔二年(前127年)、元狩二年(前121年),元狩四年(前119年),派衛青、霍去病率大軍出擊匈奴,逾焉支山千余里,匈奴遠遁。從此“金城、河西并南山(祁連山)至鹽澤(羅布泊),空無匈奴”。同時,設郡縣,筑塞垣,分河西地為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修筑長城,置玉門關、陽關以為門戶,徹底開通了“絲綢之路”。接著移民實邊,分兵戍守,開發河西。元封五年(前106年),又將今甘肅境內黃河東西兩部分同劃為涼州刺史部,使絲路東段這一狹長通道區域置于一個行政單位管理之下,有效地保證了絲路的暢通和繁榮。

        雍梁之地

        甘肅古為“雍梁之地”。相傳夏禹劃天下為九州,甘肅境內分屬雍州西部和梁州北部。《禹貢》記載:“黑水西河惟雍州。”當指今陜西、山西之間,黃河以西至“弱水既西”的地區,包括今甘肅隴東、隴西和河西地區。今甘肅東南部則屬梁州。《禹貢》記載:“華陽黑水惟梁州”,為華山(秦嶺)以南之漢中、巴蜀地。甘肅東南部地處秦嶺西延部分,故屬梁州。

        據《禹貢》和《史記·夏本紀》可知,夏禹“導山導水”,多數開端于甘肅,如“導山”三條四列,其中導“西傾、朱圉、鳥鼠至于太華”,“導蟠冢至于荊山”,“岷山之陽,至于衡山”,二條三列開始于甘肅;又如“導水”,九川之中,“導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導黑水至于三危”,“導河積石,至于龍門”,“蟠冢導漾,東流為漢”,“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于灃”,六川都導源于甘肅,足見甘肅也是夏禹活動的中心地區之一。

        夏末,周族興起于隴東一帶。周族祖先名棄,善種稷、麥,被尊為農神,稱后稷。后稷子不窋率族人奔至戎狄之間(今慶陽市境內)。傳至公劉,歷經三代,“復修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蓄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周人勢力越來越大,活動范圍遍及今隴東和天水、隴西一帶,后又遷至陜甘交界一帶,于公元前1066年起兵滅商,建立周朝。所以甘肅又被史家稱作“周道始興之地”。

        戎羌之地

        甘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早在商周時期,今甘肅境地就居住著許多戎族部落,因此古代甘肅被稱為“西戎之地”或“戎羌之地”。

        據史籍載,在涇、洛之間,有西落鬼戎,烏氏之戎,朐衍之戎,義渠戎,燕京之戎,余無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還有密(密須,今靈臺縣西)、阮(今涇川、靈臺縣間)、共(今涇川縣北)、彭(今西峰區西)等部落方國與戎人雜處。在渭水上游有綿諸戎、緄戎、翟戎、邽戎、冀戎等。在今敦煌一帶,還居住著允姓之戎(又稱瓜州之戎)。統稱作“西戎”。在河湟及白龍江、洮河地區,則為參狼羌、白馬羌、牦牛羌、先零羌、燒當羌等羌族部落所居,稱為“西羌”。在白龍江、西漢水流域還居住著氐人。在河西走廊,居住著禺氏(月氏)、烏孫,是河西畜牧經濟的早期開拓者。自周、秦至宋,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吐谷渾、黨項和雜胡人都曾在甘肅大地上活動過,并先后建立了前秦、后秦、西秦、后涼、南涼、北涼、宕昌國、鄧至國、前仇池國、后仇池國、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吐谷渾國、甘州回鶻汗國等民族政權。所以,古代甘肅是各兄弟民族角逐進退的場所和干戈不息的戎馬戰場。

        秦涼之地

        古代甘肅又稱作“秦涼之地”。商周之際,秦人西遷定居在今甘肅禮縣、西和一帶,屬“西戎之人”。周孝王召秦族首領非子“使主馬于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分土為附庸,邑之秦……號曰嬴秦”。秦人得到今清水、張家川、秦安、天水一帶大片封地,建都于西垂(西犬丘,今禮縣東),奠定了基礎。

        周宣王時,封非子曾孫仲為“西垂大夫”。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雒邑,秦襄公護送有功被封為諸侯,賜以岐山(今陜西岐山縣)以西土地,勢力強大起來。秦武公十年(前688年),吞并邽戎、冀戎,設邽縣(今天水市)、冀縣(今甘谷縣),這是甘肅也是中國置縣之始。秦穆公時(前659-前621年)攻伐西戎,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后秦昭王又攻滅義渠戎(在今慶陽、平涼一帶),今甘肅黃河、洮河以東地盡歸于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并諸小鄉聚,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和三十五年(前272年),先后設置隴西郡(治今臨洮縣)和北地郡(治今慶城縣西南),并開始修筑西起臨洮的長城。接著矛頭東向,攻滅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可見甘肅是秦的發祥地。

        漢承秦制,并開發河西,置四郡,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國為13刺史部(初為監察區,后演變為地方最高一級建置),今甘肅境除隴南地區一部外,概屬涼州刺史部,包括今青海東部、寧夏南部,共轄10郡123縣(道),州治隴縣(今張家川縣),基本上確立了甘肅政區的雛形。東漢因之。據《后漢書·郡國志》記載:“涼州刺史部郡國十二,縣、道、侯官九十八。”所以可以說,甘肅省政區奠定于兩漢。曹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涼州治西遷武威郡治姑臧城,轄河西走廊和青海東部9郡48縣。延至西晉,今甘肅黃河以東由秦州(治今天水)管轄,以西由涼州管轄。這就是省境世稱“秦涼之地”的由來。

        隴西 隴右

        甘肅古稱“隴西”“隴右”。戰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始置隴西郡”,因地在隴山以西得名。那時的隴西郡,比今甘肅省地要小得多,僅轄洮河中游、渭河上游、西漢水上游及今天水市部分地區。

        唐代置“隴右道”,為貞觀十道、開元十五道之一。轄今隴山以西,青海湖以東,新疆東部以東地,治鄯州(今青海樂都),大體是今甘肅的規模。古代以西為右,故名“隴右”。所以從那時起,“隴右”即成為甘肅省的特稱,簡稱“隴”。

        隴山,是指自六盤山南到渭河的南北走向的山脈,全長約120公里,主峰六盤山海拔2945米。“隴”通“壟”,《辭海》釋其為平地上的崗壟、高地。隴山突起聳立于關中平原西部,是渭河平原與隴西高原的分界,因以“隴”名。其很長地段呈現為平緩的側坡,所以又有“隴阪”“隴坻”之稱。登上隴山,東顧秦川如帶,西望隴阪九回,是古代著名關塞。隴右地處我國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會地帶,黃土厚度達50米以上,俗稱“隴原”。

        甘州 肅州 甘肅

        “甘肅”作為一個名稱詞,出現于北宋西夏時期。

        西魏時始改張掖郡為甘州,以境內之甘峻(浚)山得名;隋時改酒泉郡為肅州。唐末宋初,古羌族的一支——黨項族在西北崛起,形成強大的割據勢力。1038年黨項主李元昊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因在宋之西方,史稱“西夏”。是時,西夏地“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余里”。元昊遂分“國內諸州計之總兵五十余萬”為左、右廂,設立12個監軍司,實行區域性統治,其中“甘肅軍司”駐甘州,“甘肅”一詞首見于史冊。

        甘肅省的正式設置始于元代。1264年,置甘肅路總管府,旋改為甘州路總管府、肅州路總管府。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國號大元,1279年滅宋,統一全國。元政權創設并推行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甘肅等處行中書省”,簡稱甘肅行省,治所甘州,下轄2直隸州、5屬州。并設甘肅行樞密院,“提調西路軍馬”。但甘肅行省的統治重心在河西,其轄區范圍大致相當于原西夏的疆域,包括今河西地區,湟水流域,內蒙古阿拉善旗、額濟納旗和寧夏之地。黃河及洮河以東概屬陜西行省,洮西則屬吐蕃宣慰司,與今之甘肅省境大不相同。

        甘肅省雖設于元代,但建置和行政區劃的完成則在清代。明朝時“甘肅”一名作為“九邊”重鎮之一尚見諸史冊。原來,明王朝為了鞏固北部邊防,從洪武到萬歷年間整修和改建長城。在長城沿邊設立了九個邊防重鎮,即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綏、寧夏、固原、甘肅。其中甘肅、寧夏、延綏又為西北“三邊”,每個邊鎮設總督一人,統兵約10萬人。甘肅鎮駐甘州,管轄自金城至嘉峪關1600余里的長城。

        到了清初,恢復行省建置,劃全國為18個行省(后增至23省)。清康熙三年(1664年)設陜西右布政使司,駐鞏昌(今隴西縣城)。康熙六年(1667年)改為鞏昌布政使司。康熙七年(1668年)正式改名為甘肅布政使司,移治所于蘭州,從此,甘肅又成為一個獨立的省區,蘭州成為甘肅省會,延之于今。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臨夏永靖:蕩舟太極島 “郁”最美春色 臨夏永靖:蕩舟太極島 “郁”最美春色
      • 金城5月保密宣傳活動不斷  MV《山河之脈——保密者之歌》首發 金城5月保密宣傳活動不斷 MV《山河之脈——保密者之歌》首發
      • 【厚道甘肅 地道甘味】涼州熏醋醇香千年的甘味 【厚道甘肅 地道甘味】涼州熏醋醇香千年的甘味
      • 向戰而歌高原行 ——武警甘肅總隊文藝輕騎隊赴基層部隊慰問演出 向戰而歌高原行 ——武警甘肅總隊文藝輕騎隊赴基層部隊慰問演出
      • 【五一游甘肅】城市向南有風景  蘭州后花園臨洮有片水景丹霞紅艷艷 【五一游甘肅】城市向南有風景 蘭州后花園臨洮有片水景丹霞紅艷艷
      • 【治理創新 共建共享】蘭州臨夏路街道:構建共享社區 分享美好生活 【治理創新 共建共享】蘭州臨夏路街道:構建共享社區 分享美好生活
      • 講好隴原紅色故事 做好媒體融合新發展 講好隴原紅色故事 做好媒體融合新發展
      • 2021蘭馬公益計劃啟動 150個公益名額等你點亮 2021蘭馬公益計劃啟動 150個公益名額等你點亮

      關注我們

      中國甘肅網微博
      中國甘肅網微信
      甘肅頭條下載
      微博甘肅

      即時播報

      1   白龍江博峪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
      2   【百年風華 奮進甘肅·黨員風采】張鵬:
      3   定西岷縣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書法美術
      4   “中國草原類型博物館”甘肅草原退化趨
      5   2021河州牡丹文化月正式啟幕(圖)
      6   靖遠杜克梅:新生命的“擺渡者”
      7   靖遠李鴻奎:群眾的事記在心里頭
      8   文縣:提升城鄉面貌 共建宜居家園
      9   金塔:“莓”好產業奏響富民增收曲
      10   莊浪:以黨史學習教育促鄉村產業振興
      11   康縣:提升城市“容顏”打造便利優美人
      12   高臺:落實兜底保障筑牢“返貧”防線
      13   西和洛峪鎮:易地搬遷讓群眾住進新房子
      14   臨澤:培育鄉村旅游新業態 打造鄉村旅
      15   康縣: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黨史學習教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秋霞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小视频|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在线看| 99re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揄拍自拍日韩精品| 亚洲a在线播放| 男女一边桶一边摸一边脱视频免费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高清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国内精品一卡2卡3卡4卡三卡| 三根一起会坏掉的好痛免费三级全黄的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 亚洲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国产成人精选视频69堂| 97性无码区免费| 日本大臿亚洲香蕉大片|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皇后羞辱打开双腿调教h孕| 国产国语videosex| 337p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毛片无码免费无码播放| 国产xvideos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天天干|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中字|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手机在线观看视频你懂的|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色|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国语性猛交xxxx乱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