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匈奴人奪取河西走廊: “黑虎掏心”突襲月氏王帳
不久前,匈奴王城遺址在蒙古高原被發現。這個已經消失千年,只在史書中見到的游牧民族,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甘肅也曾是匈奴人的重要活動場所。距今2000多年前,匈奴人就占據了河西走廊。那么,匈奴是如何占據河西走廊的呢?
崇拜黑龍的匈奴人
出武威市區不遠,有一座古城殘跡,它就是匈奴人的休屠王城。現在,在武威四壩鄉三岔村村邊麥田中間有兩個土墩,是匈奴休屠王城的最后遺存。2000多年前,匈奴休屠部就在這里游牧。
匈奴是生活在中國北方高原的游牧民族,也是稱霸中國北方草原時間最長的游牧部族之一。這支游牧在中國北方的古老民族,大約興起于今內蒙古陰山山麓,披發左衽,逐水草而居。他們和華夏族有著相同起源。公元前16世紀,夏朝滅亡,其殘余勢力四分五裂,向各地逃亡,有一支后裔逃到北方。故而人們說,匈奴先祖為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移。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他們逐漸吞并其他部族之后,形成匈奴部落聯盟。
匈奴族中匈奴王族就是夏朝王族后裔,長期占據鄂爾多斯高原,逐漸形成部落聯盟,影響到了中國北方許多地方。
到商中期,鄂爾多斯的游牧部族勢力已經非常強大了,他們盛行一種秋季祭祀龍神的習俗。最終,引起了商王朝的重視。他們就是殷商甲骨文卜辭所記載的龍方。龍方、鬼方都是威脅商王朝邊境安全的游牧部族,龍方其圖騰為黑龍。
月氏匈奴爭奪河西
從戰國晚期到漢武帝之前,匈奴是稱雄中國北方最強大的游牧勢力。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余萬騎,從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后來,秦王朝建立,匈奴多次和中央王朝發生碰撞。秦始皇時,蒙恬率30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
秦漢之際,中原內亂,匈奴再次壯大。漢初,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靠著賄賂匈奴王后,才逃出包圍。此時,月氏人控制了河西走廊。月氏人是一支勢力強大的游牧民族,建立了一個東至蘭州黃河邊,西至新疆天山南北的龐大部落聯盟,號稱西域霸主,一度逼迫匈奴人送王子為質。同時,月氏人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又一個重要環節。
為爭奪河西走廊,匈奴人和月氏人多次發生激戰。起初,月氏人獲勝,迫使匈奴人送王子冒頓為質。
后來,匈奴前后兩次擊敗月氏人。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205-前202年間,他們迫使月氏人離開河西走廊西遷。公元前177年或前176年,冒頓單于再次擊敗月氏。月氏戰敗后,再次西遷,抵達伊犁河流域的塞人故地。
匈奴人“黑虎掏心”
那么,匈奴人是如何占據河西走廊的?
公元前176年,匈奴從陰山山脈南下,兵分兩路,南下襲擊月氏主力。一路從額濟納南下河西走廊,截斷月氏人西撤通道;另一路從河套沿著古駝道,逆石羊河而上,在冒頓的帶領下,用“黑虎掏心”戰術,襲擊駐牧于民勤一帶的月氏人的王帳。
這條古駝道就是從河套平原到涼州的古道,是河西走廊通往內蒙古河套的捷徑。從民勤向北,半月行程就能抵達今天的內蒙古臨河一帶,再往東走則是河北。這條古道在新中國成立前仍舊在使用。那時,許多民勤人趕著駱駝沿古道北上河套謀生。
面對匈奴人的襲擊,月氏人猝不及防,主力大部被擊破,月氏王被殺,頭顱成為冒頓的戰利品。一部分月氏人逃脫襲擊,逐漸撤往西域,后來在中亞建立了貴霜王國。散落在河西走廊東部及祁連山中的月氏人,繼續隱藏,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后,他們成為漢軍的輔助力量——義從,漢代,在甘肅還成立過一個縣——月氏道。
漢軍控制了河西走廊,重點防守的也是額濟納和民勤的休屠澤兩個地方,在額濟納到敦煌一線,設置了居延塞,修筑城防,派遣戍卒18萬防守,其目的就是為了截斷匈奴人南下道路。
撰文/王文元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